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炅或灶;或坏或撱。
【物或行或隋 或炅或□ □□□□ 或坏或撱】
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即老,是谓之不道;不道蚤已。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释:
想聚使天下以为己用,是不会有结果的。
天下是神器,是不可驱使的;强行驱使会失败,强行执掌会失去。
事物,有行进的必有跟随的;有火热的必有加热的;有败坏的必有丢弃的。
因此声人行事,不能过分、不能浮夸、不能奢侈;靠着依道行事来辅佐人主,不靠用兵天下无敌,如此才能有好的回报。
军队驻扎之地,荆棘滋生。善于用兵的,取得想要的成果就停止了,不会再强求更多了。取得成果而不骄傲;取得成果不要自大;取得成果而不自夸;取得成果而不自得;解散军队停止驻军;以上,就叫取得成果而不强求更多。
事物刚刚强盛就衰败终结了,称作“不道”,不符合大道;不道则早早的就终结了。刀兵是不祥之器,事物对它有所嫌恶,因此有欲求的人不会长期动用它(因为它不道)。
君王所处,以左为贵;用兵作战,以右为贵。因此刀兵不是君王应该亲自动用的器具。
刀兵,是不祥的器具。不得不动用它的话,用锋刃袭击就是最好的用法,别美化它;如果赞美刀兵,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吉祥之事以左为上,丧葬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居左下位,上将军居右上位,使用了丧礼的礼节;杀人众多,视作悲哀之事,因此作战胜利适用丧礼。
解: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行必有随;炅必有灶;坏必有撱。事有还,善必扬善,德必广德。
善者果而已矣,不强。
兵者不祥之器,勿美,战胜以丧礼处之。
勘: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取:聚。
为之:动用它。
取天下而为之:聚天下之力而动用之。
已:终结。
弗得已:得不到,没结果。
物或行或随;或炅或灶;或坏或撱。
炅:热。
灶:义为引火烧。
坏:败坏。
撱:丢弃。
本句帛书元文:【物或行或隋 或炅或□ □□□□ 或坏或撱】。“灶”字按乙本补,“灶”字之后到“或坏……”之间缺失四个字,无从考证,惜乎缺失——然于大义无碍。
本句之义犹如现代所言:有人做初一,就有人做十五;还有“有因必有果”之义,如后文之“其事好还”。后文言声人应去甚、去大、去楮,以此使别人不会效仿(不行则无随);接着言以道不以兵,善有好还(不坏则无撱)。
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
甚:过分。
大:浮夸。
楮:通奢。
其事好还
还:回报。
好还:好的回报。
善者果而已矣
果:结果,有了结果。
已:停止。
本句义:善于用兵的,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停止用兵。
果而毋得;已居
得:自得。
已:停止。
居:前文“兵之所居”之“居”。
本句试断为:果而毋得已居;义为得到结果后不能停止军队驻扎(指用兵),与后句之“是谓果而不强”句义正好相悖。
本句之义:
果而毋得:获得成果,不自得。
已居:停止驻兵。
铦袭为上,勿美也
铦:锋刃。
袭:袭击。
美:美化,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