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的公交里,潮湿又拥挤,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恶心味道。
明明是站满了人,可每个人都垂头玩手机,或者目光呆滞地靠着别人的座背,真的是死气沉沉的雨天。
好不容易雨停了,车窗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看不清窗外是哪个街口,只感觉到车在缓缓行驶。
虽然很讨厌,但却感觉自己坐在通往俄罗斯的列车,眼前的雾不是雾,而是雪积成了冰,伸手触摸玻璃窗,可能会立马裂开。待会车停靠一边,我能透过后门看到雪茫茫的一片,还有整齐伫立的松柏。
好啦,我果然是电影看太多了。
其实会有这种错觉也不奇怪,因为我又没有见过真的雪。
下车后,无论是西装革履的还是高跟12厘米的,都在和时间竞赛,和奥运会竞走也没啥区别。
看啊,为了工作,为了三餐温饱名牌包,谁不是像打了鸡血的丧尸往地铁涌?
一有假期,却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要逃离这座城市,逃离生活。
是这座城市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地恐惧?
逃离生活,是生活本身就不堪还是你本人?
生活中总是充斥这各种抱怨:
我现在处的环境好low,low爆了。
这城市节奏太快,上班族都像机器人似的。
这里的人太没人情味了,真是万恶的资本主
义。
我想去别的城市,享受慢生活。
谁都别拦着我回乡下耕田养花啊。
于是有的人旅行像集邮,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朋友圈添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定位。
确实,刚到陌生的地方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啊,这就是别人的生活啊。
是真的有心灵上的平静,在这个地方,没有人认识你,你开始忘记自己的名字,忘记上司是谁,忘记自己前两天绞尽脑汁地在想的方案是什么。
可你知道,那是镇静剂而已,有时效性的啊。
只要踏上归途,你依然是一头栽进乱七八糟的生活里。
你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就是怎么样,逃不掉的。
上个月A和我说,想换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工作。
所谓的慢节奏生活,只不过是“陌生”所带你的好感。就像你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一张吴彦祖的脸,是很美好但你不知道他只有一米六。
当你只是以过客的身份去看待这城市,一切都很慢,很平静,因为这城市和你没半点关系。
但A依然是选择了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今天她跟我说“原来每个地方的公交都一样,只要一下雨,就潮湿又拥挤,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恶心味道。 明明是站满了人,可每个人都垂头玩手机,或者目光呆滞地靠着别人的座背,真的是死气沉沉的雨天。”
A又在想:希望逃过这场雨,去过另外一个不下雨的城市。
我们把今天工作不顺心的原因归咎于“这该死的天气”,正如我们能荒诞到,将心情的丧怪罪在星期一的头上,还能将挫败归咎于外界的任何因素。
我们要跳出框框去审视自己,而不是带着框框四处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