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09天。
今天分享一套关于友谊的绘本,这套绘本叫《狼和狐狸好友养成记》。这套绘本在日本是销售百万册的畅销绘本,风靡了日本十几年,同时也是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和日本图书馆协会的选定图书。
绘本的内容确实就像是标题所说的,把好朋友养成的整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展示出来了。绘本里的一对主要角色就是狼和狐狸,围绕着它俩的友谊,绘本里还有其他的朋友出现,野猪、熊、小狸猫、蛇、猫、黄鼠狼。这些非同类的动物大小不一,习性各异,居然都在同一个故事里成为了朋友,确实是看着挺热闹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有些疑惑,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和谐相处的动物,为什么要放在故事里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呢,这会不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呢?
其实这里作者的用意并不是让孩子了解和认识动物,而是运用动物的不同习性和特征来代表不同性格的人。比如狼行事仗义,野猪自大鲁莽,小狸猫胆小可爱。这会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之间交往就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化解的,不同的人是可以互相尊重成为好朋友的。
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的社交,也确实就像故事里的这些小动物一样。开心的时候很开心,有矛盾的时候也是真生气真打架,等到冲突被化解了,彼此间的关心和情谊丝毫不减。爸爸妈妈们经常会因为孩子之间的冲突而头疼,那就是孩子发生冲突了,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这个问题,这套绘本其实给了我们两点特别好的启发。一是孩子是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如果说这套绘本中的各种小动物都是孩子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书里是没有大人的,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自然而然地发生着,矛盾出现,孩子们相互争吵,然后感受后果,自我反省,最后互相体谅,彼此道歉,自己就和好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暗示,也是在给家长们一个提醒。孩子确实是有自己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的。所以我们作为家长,需要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当孩子之间发生争吵,先不要急着打断,仔细听一下他们的对话,了解孩子双方对于需求、规则的表达,也可以听到是哪一方破坏了规则或者侵犯了对方的界限,或者只是双方在某件事上没有达成共识。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可能有的下一步介入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指引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地息事宁人,所以了解问题发生的起因很重要。
二是孩子需要社交建议和技巧。我们可以看到故事里的结果都是比较理想化的。这也是在给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们传递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交建议。比如主动说对不起,对朋友表示感谢,要体谅朋友的需要,互相尊重等等。
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学到。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家长也可以做得更多一些。在孩子出现社交冲突的时候,为孩子示范或者引导,使用更具体的社交技巧。
分享一下这套绘本当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展示出了哪些孩子在实际的社交中的一些特点,又给了孩子们怎样的启发。在《朋友回收站》中,我们看到了朋友间的冲突,野猪和黄鼠狼吵架了,互相说对方难听的话,原来是野猪太自大了,没有尊重别人。在孩子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这些冲突往往都是因为孩子的自我中心,一切以“我”出发,“我的”,“我想要的”,“听我的”......不能换位思考带来的这种矛盾和冲突。
回收站的意义是让野猪"这个孩子"放下了"自我中心",通过狼和狐狸的设计,故意让野猪感受到了孤独,感受到了对朋友的需要,也看见了朋友间交往的合适方式,原来这样才能带来快乐,那样只能带来孤独。
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收到这个信息,并且运用到自己和朋友的相处之中。在《对不起,朋友》当中,我们看到了朋友间的道歉与和好的过程。狼和狐狸一起玩游戏,狼总是输,气得对狐狸说了狠话,狐狸很生气,也说了狠话,然后谁不理谁了。两个朋友虽然分开了,但是还是彼此惦记着。最后,因为一句“对不起”让两个小伙伴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让孩子收到一个信息,友谊比输赢重要,友谊比面子重要。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让我们和好朋友重归于好。孩子之所以能够收到这一点,是因为故事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通过绘本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所以孩子就听得进去了。
在《朋友,请多多关照》当中,我们又看到了为什么“人不可貌相”,小狸猫很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但却很害怕狼。狼也很想和小狸猫成为朋友,但是因为小狸猫对自己的躲避,而越来越感到沮丧和难过,后来,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小狸猫。
孩子是非常容易“以貌取人”的一个群体,他们以外表或者是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他人。这来自于孩子的“自我中心”,也会为他们带来社交上的局限。而这个故事巧妙地为孩子打开了这个限制,让孩子收到一个信息,那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可能和他看上去的样子不同。就像这只狼一样,长相有点吓人,但未必是坏人。
相反,就像《你千万别上当呀》里面的那个狐狸一样。外表很礼貌斯文,内在未必是友善的,这提醒着也引导着孩子,去学会推理分析,去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在《奇怪的狼哥》这本书当中,我们看到了朋友之间的爱和关心。狼作为一个凶猛的动物,会偷偷去关心受伤的熊,又碍于面子,不想让狐狸知道,狐狸知道了真相之后,也非常善解人意地没有戳穿。反而对狼这个朋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欣赏。
在我们的印象里,凶恶的狼在这个故事中很有爱,还能照顾别人。而通常狡猾的狐狸,在这里却很体贴,善解人意。这些都颠覆了我们对于狼和狐狸的原有认知。这其实可以推动孩子去多角度地思考,不将思路局限在同一个纬度,避免对人、对事物形成偏见。但我们要怎样为孩子讲这套故事呢?
一是分角色去阅读,这套书里面有非常多的角色,不同的小动物的性格叫声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放飞自我,用不同的声音去为孩子读出来。因为小伙伴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喜怒哀乐都有发生,情绪感受也非常丰富。所以在读的时候,也注意把角色的情绪读出来。读熟了之后,孩子熟悉的内容还可以跟孩子分饰不同的角色。
二是留意除了故事情节之外的重要细节。比如说每一本书的扉页和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位智者。一只猫头鹰在说话,他是一个旁观者,所以看得很清楚。每个故事的开始,这个智者猫头鹰都先抛出了一句话,充满悬念。让我们的故事充满期待,等到故事的结尾,智者猫头鹰又留下一句话,就像是一句总结。让我们更清晰发生了什么。
再比如,每一本书的封底也千万不要忽略,我曾经把每一本的封底都细细拿来品味,再对照故事里的情节,可以说每个封底都是惊喜,都是故事的延续,也都是作者用心埋下的小心思,也可以打开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
读完故事,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朋友们之间变得更亲密呢。比如说“谢谢”,说“对不起”,给好朋友惊喜,准备礼物等等。
我也可以一起聊一聊,哪些方法可以让朋友们之间吵架,最后不愿意和对方做朋友了呢。比如对别人说难听的话,不理对方,故意吓唬人,说话不算数等等。不需要去说教什么,只是和孩子去谈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所收获和感悟。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续写狼和狐狸的故事,打开脑洞,放飞创意,看看这些小动物之间还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可能会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情绪感受都放在这些小动物身上,由此我们也会更加地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