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不是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而是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是应届生找不到工作,是放不下对岗位的偏见。
近日,受到ai的影响,一位从事插画的朋友,彻底失业了,只能重头再来,想重操旧业发现却要重头再来,于是背上行囊在三十而立的年龄下开始北漂。
近来应届生都在讨论孔乙己的长衫,它像一个无法触碰又隐隐作痛的伤口,刺激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迷茫群体的心。网络上,类似话题就像解压的树洞,引人聚集、倾诉、吐槽,痛苦在此展示、交织、堆积。释放过后呢?这不仅是我们的疑问,也是困于其中的求职者渴求的答案。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读书改变命运。但今天,这句话似乎横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让一些人进退维谷。
网上有人呐喊学历成了累赘。
其实这是如同“读书无用论”一样的欺诈。
诚然,对于刚出象牙塔的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现实配不上期望”的困境。尤其在疫情中上了三年大学的这一批毕业生,刚出校门就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难怪有网友形容这是“雪上加霜”。
只要出来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无贵贱之分,何谈“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更何谈“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教育始终是保证个体完成身份转变的最佳“赛道”,也是所谓“逆袭”最现实的基础。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逐渐拉近社会地位,觉得高不成低不就的,无非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庸。
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学历已经如同高中一样普遍,那么市场经济时代下,优胜劣汰,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
不是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而是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不是应届生找不到工作,是不愿意从事普通岗位。
有多少人愿意离乡背井,有多少人愿意扎根基层,有多少人愿意起早贪黑。
温州人、犹太人谁不是背井离乡,谁不是起早贪黑,皮包公司的背后是一个人撑起一家公司。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先苦后甜。
长衫不过是思想的枷锁,不过是脸面的遮羞布,放下高高在上的自尊心。
祖上都是农民出身,为何看不上平凡的工作;本就是普通的毕业生,何必不愿意放下身段。
真正的有志青年,不应只能看得远,还要迈得开步伐,不要要看工作怎么样,多想一想自己学到了什么,可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