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了解“令”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梦令》(教师板书,生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是一首——

生齐:词。

师:对于“词”我们并不陌生,以前也学过一首词,还记得吗?

生:是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

课件出示《如梦令》和《清平乐村居》

师:同样是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既有题目,也有词牌名,而《如梦令》这首词却只有题目。

师:其实“如梦令”也是词牌名,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有“词牌”。同一个词牌,一般会有很多词作,如果没有题目你知道怎么区分吗?

生:我看有的书的目录上会在词牌名后面加上这首词的第一句。

师:那么这首词可以怎么写?

生:可以写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师:你读书很细心,收获得也比别人多。还有什么不同?

生:《清平乐村居》分上下两片,而《如梦令》只有一节。

生:《如梦令》也要比《清平乐村居》短。

师:这个秘密全都藏品在词牌名的这个“令”中。通常在词牌中,有“令”字就表示这是一首短小的词。所以,像这样的词也叫“小令”。现在谁来把这首短小的词作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朗读,并指导读正确、读连贯。

【评析: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无痕、自然,巧妙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切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关“词”的知识,学生本来就了解不多,老师的教学既不能过深,也不宜忽视。通过对比词牌、题目及篇幅,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令”的特点,效果佳。】

【考据:令词,也叫小令或令曲,是长短句歌词中的短调。“令”的由来,大概是出于宴席间的酒令。切合本词意境。】

第二板块:把握词作大意

师:通过自学,你能说说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年轻的时候,一次外出游玩,一直到了傍晚才回家。可是因为喝醉了酒,不心把小船划到了荷花丛中,惊起了荷塘里的一群白鹭。

师:你基本读懂了词的意思。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概也知道,词中写了一件“事”。一般写事,有这样几个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首词虽然短小,这几个要素却样样齐全,先说给同桌听一听,要把这些要素说清楚。

学生同桌练习。

师:谁再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作者经常记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回去郊外的溪亭边游玩,十分开心,一直玩到了太阳快落山了才想起来要回家。可是由于喝了很多酒,昏昏沉沉,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就这样把小船划呀划呀,一不心划进了一片茂密的荷花丛中。词人非常着急,拼命地划船寻找出路,却惊起了一群熟睡的鸥鹭。

师:这次讲得非常清楚。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

【评析:与“逐词逐句”的分析讲解不同,从词的整体入手,大致感知词的主要内容,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保护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有助于理解个别难懂的字词。老师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几要素读懂词意,更接近“词”与现代文本阅读的距离,产生阅读的亲切感。】

【串联:这个串联设计教好,特别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很到位。】

第三板块:因为“沉醉”,所以“_______”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清楚,那你们听清楚词中事情的“起因”了吗?

生:是因为词人喝醉了酒。

师:用词中的话说就是——沉醉(生齐)。把这两个字圈出来。既然“沉醉”是原因所在,那我们就看看有多少事因“沉醉”而起。仔细品读全词,用“因为‘沉醉’,所以‘____’”说一说,并写写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学,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评析:这是统领全词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整合了全词的内容,便于孩子开展深入的学习活动,也便于老师组织学习,问题提炼得巧妙、灵动。】

生:我发现因为“沉醉”,所以“不知归路”。词人喝了很多喝酒,完全失去了方向感,连回家的路都记不起来了。

生:这是一条回家的路,词人应该是非常熟悉,是走过无数遍的路。可竟也找不到了,可见她确实是“沉醉”了。

师:生活中你见过“沉醉不知归路”的人吗?

生:我爸爸不太会喝酒,有一回他们单位搞活动,晚上喝了很多酒。最后没办法,还是他们单位一个同事把他送回家。

师:看来真是“不知归路”了!

生: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在外面吃饭。饭桌上还有一个亲戚,我爸爸好像特别热情,跟这位客人喝了很多酒。结果临走的时候,那个客人什么都不记得了,只好打电话让他家里人来接。

师:你看生活中我们的表现的确有些失态。同样是“沉醉不知归路”,词作里的与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词人所写的“沉醉”应该是有些夸张的说法,虽然说“不知归路”,但还是能自己回去的。

生:我觉得生活中这样的可以说就是“酗酒”,而词中作者是郊游时的自斟自饮,显得悠闲自在,也显得很大胆,很可爱。

师:这叫“真性情”!同样是酒,喝的人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你还发现“因为‘沉醉’,所以‘____’”的?

生:因为“沉醉”,所以“晚回舟”。词人喝了不少酒,头也昏昏沉沉的,更不清楚什么时间了,一不小心就耽误了回去的时间。

师:仅仅是喝了酒才“晚回舟”的吗?

生: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兴尽”,词人在郊外玩得很开心,很舒畅,不知不觉天就已经晚了。

生:因为玩得很开心,也就情不自禁地多喝了两杯,也正表明词人完全陶醉于溪亭边的美丽风光之中。

生:正所谓“酒能助兴”,词人说“兴尽”也表明玩得很开心,其实也是说玩得很“尽兴”,所以才“晚回舟”。

师:不是功课没做、借酒浇愁才晚回舟的啊!(生笑)你们看,联系别的字词就能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

生: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词人喝了酒之后,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划着小船,一不小心就走进藕花深处。

生:就像前面说的,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回家的路都已找不到了,大概也就只能凭感觉划船,这样难免要找错方向、迷路的。

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会怎么办?

生:我一般呆在原地,想办法跟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来找我。

师:看你是守株待兔呀!

生:我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判断自己在什么地方;再来看看太阳,来确定方向。

师:你很冷静!词人是怎么做的?

生:词人是“争渡、争渡”。

师:怎么理解?

生:就是拼命划船,赶紧划船。这时候词人发现自己身处在藕花深处,已经走错路了,所以要用力划船,找到出路,赶紧回家。

生:词人本来回家已经晚了,可现在又走错了路,发现自己身处藕花丛中,身边是密密层层的荷叶,心里就更紧张了,所以要拼命奋力划船。

生:从两个“争渡”中也看得出词人当时看到天色已晚,心情也特别焦急,可能也是一急,酒也醒了一半。

师:怎么读好这两个“争渡”?

生读,两个“争渡”都读得比较快。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词人非常焦急,这样读表示词人正在奋力划船。

师:奋力划船不一定就要读得快,还可以怎么读?

生:(两个“争渡”都读得比较慢)词人正在非常吃力划船,所以读得比较慢。

生:(先快后慢)词人内心非常焦急,也就手忙脚乱起来,时快时慢,所以我这样读。(学生鼓掌)

师:把最后一句连起来,看看怎么读更好?

生练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读得比较平缓)词人正在吃力地划船,却没想到划到了鸥鹭休息的地方,荷叶比刚才茂密了,词人也显得十分无耐。

生:(前面读得比较慢,后一句加快了语速)词人正在用力划船,不想惊起了一群水鸟,鸟儿呼啦啦的声音把词人惊住了。

师:看来受到惊吓的不仅是水鸟,词人自己也被这吓到了,这时候应该更清醒了。

生:(前面读得很急促,后面读得平缓)词人正急于寻找出路,拼命划着小船,可结果却把已经睡觉的水鸟惊醒了,多少有些失望。

师:你们真读到词人心底里去了!

【评析:两个“争渡”潜藏着丰富的教学内容。老师以朗读为抓手,以想象为突破,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生动的生活场景,揣摩词人心底细腻的心理变化,上得有趣轻松,也读出词作的味道,读出了词人的形象。】

【反刍:这个环节“生: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兴尽”,词人在郊外玩得很开心,很舒畅,不知不觉天就已经晚了。师:不是功课没做、借酒浇愁才晚回舟的啊!(生笑)你们看,联系别的字词就能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师生的对话没有关联,抓关键词勾陈,陶醉与山水,酒不醉人人自醉,也未尝不可。】

第四板块:聚焦“常记”,走近词人

师:读到这里,李清照留给你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

生:她还是一个率真、大胆的人,在那个年代也敢一个人外出游玩,还喝得大醉。

师:那是因为李清照还有一个开明的父亲。那你们能猜一猜词人当时的年龄吗?

生:应该在20岁左右,不然她不会这么大胆地喝酒。

师:古人好像还没有明确规定喝酒的年龄。

生:我觉得大概是15、6岁。这个年龄有些贪玩,有能力划船出门,也有胆量偷偷喝酒。(学生鼓掌)

师:看来你分析得很全面呀!【补充资料: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文学熏陶。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生活环境优雅。】15、6岁,正是豆蔻年华,青春岁月,对生活充满无限热情,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学生练习朗读,读得声情并茂,充满热情。

师:16岁,是词人“沉醉不知归路”的年龄,是不是写这首词的年龄?

生:不是。词的开头就说“常记”,说明这里回忆过去的事,词人是用了倒叙的手法。

师:“常记”就是经常想起。一年后会想起,两年后会想起,十年后会不会想起?

生:会!

师:让我们看看26岁的李清照。【补充资料:宋徽宗大观二年(1109年),李清照26岁,丈夫赵明诚受排挤离开京城,她与丈夫退居家乡,两人情投志合,创作诗词,收集古董,享受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此时的李清照会记起当年的事吗?

生:会。虽然词人当时生活也很快乐,但这是不一样的感觉,那是对青春岁月的回忆。

师:能读出这个感受吗?

生朗读,读得比较舒缓。

师:“常记”不只是十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的事!【补充资料: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46岁,国破家亡,北宋灭亡后逃往南方,这一年秋天丈夫去世。】此时的李清照会不会又记起当年的事?

生:一定会!这是她人生最不幸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年少时的幸福、快乐!

生:这是对青春的回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呀!

师:现在你会怎么读呢?

生朗读,读得苍凉动人。

师:一首词,我们读出了不同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也读懂了一位词人。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下课。

【评析:朗读不是发声技术的训练,而是阅读感受的真切表达。老师抓住“常记”二字,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回忆”,自然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情感切入点与朗读训练点无缝对接。当然,通过一首词走进一位词人,特别是词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难度。资料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理解,也无法代替真实的人生体验,希望孩子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关注“词”,更加关注“李清照”这个名字。】

【甑言:代入式的补白,排比式的朗诵,学生真能读出“热情”“美好”“苍凉”吗?为教师设计,还是为孩子生长设计?考据此词所写年份:无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宋词精选详解(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
    汉唐雄风阅读 1,520评论 0 1
  • 那天数学李老师微我:“笑笑妈,跟你约稿[调皮]笑进步离不开你的付出和关注,能总结一下你的做法,给其他家长...
    笑丁妈阅读 628评论 0 3
  • 原本是一个推理群的故事接龙,退了群后也没什么用,有兴趣看看。 任务进行到现在,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将这么多恐推者恐推者...
    安非他命2013阅读 1,165评论 4 0
  • 最差的态度给了最在乎你的人 介意吗 不介意吧 什么感情都承受不起无情的挥霍 就算是白得的 不珍惜也会消耗殆尽 真心...
    简小易阅读 633评论 0 0
  • 这里是湖南益阳市安化县高明乡阴山排村,市作协安排我们住在刘支书家中。支书家的格局是前院后居,拥有令城里人羡慕嫉妒恨...
    惠娟桃江阅读 3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