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云宇。
懂事,从小到大,最常听到的夸奖大概就是这两个字吧。
上幼儿园时某一天,记不清因为什么,老师突然说要提早放学。
孩子们被带到幼儿园门口等人来接,每出现一个家长,所有人都伸长脖子辨认。
接着,其中一个孩子惊喜地跑出队伍冲向熟悉的怀抱,剩下的人失望地继续等待。
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望,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少,少到只剩下我一个人。
最后,连老师也失去了耐心。她搬来一把小椅子,嘱咐我坐在保安室门口等家长,便也下班走了。
我就这样静静坐着,坐到太阳渐渐落下,坐到连保安大叔都快忘记门口还有这么一个小娃娃存在,外婆才终于骑着自行车出现在视线之中。
见有家长来接,保安大叔走了出来。我至今记得他对外婆说的话:“这孩子真懂事,一下午都没乱跑。”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因为那时没有手机,妈妈和外婆又在上班,都没接到幼儿园通知,等到了平时放学时间再来接我,已是傍晚时分。
2
其实对于这样的夸奖,我早已见怪不怪。
因为懂事,我不好意思拒绝爸妈朋友的邀请,被半强迫带到他们家小住,却被这家孩子冷嘲热讽,说我没人要、不要脸,我只能哭着打电话让爸妈来接,说不出半句告状的话;
因为懂事,我几次三番忍受亲戚家小孩抢我的东西,就连最喜欢的玩具被抢走也不知道怎么反抗;
因为懂事,零用钱用完了不好意思说,放学后傻傻步行一小时回家......
那时的我,简直把“懂事”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我以为只要“懂事”就能获得一切,却没想到它竟成了一句诅咒。
别的小孩稍稍假装乖巧就能获得奖励,我只要有一点不乖就是有问题;
别的小孩成绩进步了全家庆祝,我只是没考满分就是不好好学习。
甚至长大后,我也不自知地“懂事”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表明自己的喜好,不敢做扫兴的人,生怕被人讨厌。
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那个懂事的小孩,从来没有人教我怎么“不懂事”啊!
3
童年的蒋方舟自己因为太希望被别人喜欢,活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13岁的泰勒·斯威夫特在日记里写着“要做一个好女孩”;
崔雪莉从小被教育“你什么都不用知道,只要坐在这群人中间,让他们开心就好”......
后来,蒋方舟渐渐明白,真正欣赏你的人,欣赏的不是你卑微讨好的样子,而是有自己独特性格的样子。
泰勒·斯威夫特不再严格控制饮食,一改之前的甜妹形象,她说:“曾经的泰勒已经死了。有人说我长胖了,它只是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看起来胖总比病恹恹的要好,我们只要改变大脑的思维方式。”
崔雪莉不再讨好别人,看19禁电影、不穿胸衣、去夜店,她要撕开社会规则的束缚。
后来,30岁的我决定不再懂事,即使需要在内心完成无数遍排练,也要踉跄地开口表达自我。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我只是努力扮演着那个长辈眼中“懂事”的小孩,却把真正的自己锁在了黑暗的角落。
原来做自己,是那么快乐的事。
4
但我仍常常听到那些家长们对孩子的夸赞:我家宝贝真懂事。
曾几何时,我也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夸奖,但如今再听到这两个字,只觉得刺耳。
它就像一顶无形的紧箍,把人禁锢在所谓“乖小孩”的社会标准之下,把天性扼杀在一句句“真懂事”的紧箍咒里。
它又像是家长们的精神戒尺,把孩子粗暴地划分成两个阵营,再把对面阵营的孩子全盘否定。
我曾见过过分懂事的孩子,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小小的他像个大人般和每个长辈问好。
点餐时长辈问想吃什么,他说自己不挑食,什么都吃。
吃饭时,我注意到他常常看往白灼大虾的方向,但刚准备用筷子夹向最后一只大虾时,另一个小孩大叫着也要吃虾。
他立刻收回了筷子,把转盘转向那个孩子家长的方向,说着:“给弟弟吃。”
所有长辈都笑着夸他“懂事”,眼前和乐融融的场景在我眼里变得扭曲惊悚。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童年的自己。
我默默喊来服务生又要了一盘白灼大虾,转到他面前说:“懂事算个屁,想吃就多吃点,别委屈了自己。”
这是对他说的话,也是对那时小小的我说的。
以上。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