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这些天看了一些干净舒服的文字。

都是简单的故事。

关乎信仰,关乎生存的意义。

一老一少两个瞎子翻山越岭要到野羊坳弹琴说书,年年如此往复。因为老瞎子的师傅说了,要真心弹断1000根琴弦才能做药引子,重见光明。

这个信念在老瞎子心里一扎就是五十年,日日弹,夜夜弹。终于弹断1000根。却发现藏在琴槽的药方,不过白纸一张。

老瞎子坐了几天几夜,纹丝不动。

就为了那一张白纸。

50年。

18250天。

438000小时。

一个人的一生。

最后发现不过是一纸谎言。信仰瞬间崩塌,生命无所依存,只剩肉身躯壳。老瞎子顿时坠入万丈虚无的深渊。

我在想,老瞎子那几天不眠不休想了些什么。弹断的每一根琴弦?风吹日晒的日子?年轻时候遇见的她?...整整一千根,足以让一个人跋山涉水,辛苦忙碌一生,足以让一个人为了那一个目标奋斗一生。

但支持着自己活下去的,不正是这虚无的信仰吗?

目的虽是虚设,但非得有才行。

我想老瞎子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回去找到小瞎子,说是自己记错了,要弹够1200根琴弦才能重见天日。这样小瞎子就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这个美丽的谎言。

小瞎子于是也将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反复地弹,为生命四处奔走。

只要他还想见到曲折的“油狼”;只要他还想见到山外头的世界,去做火车。那他就得活着,就得继续弹下去。

那他将是多么富足啊,为着梦想而不断充实,为了梦想付出一切,并且是快乐的付出,哪怕再辛苦...那种扎根大地的感觉也足以让人享受一生。

这就是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很多人都读过史铁生的作品,读他的作品,你会融入他创造的世界,明白不管你的身体残疾还是命运艰辛,你都会拥有幸福。而这种幸福感,源自生命自身。读他的作品会让人享受宁静。

每次读完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无法表达,或许很多意味都没有必要说出来,说出来的都变了味。

但也总是能感受到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或许生命本来就无所谓意义,而意义是人们自己赋予的。找到并坚持某种信仰,一切或幸福或苦痛的经历便有了价值。并渐渐表现出对人世万物理解后的超然,不做作。本能的顺应了天命中必须承受的生命之重。

史铁生就是这样:“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老瞎子也是这样:“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谈好,谈好了就够了。”

生命在于这过程,努力弹过,努力写过,泪流过,欢笑过,感受过,活过,足矣。

于是——依旧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蹿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而生活,仍需信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八课 命若琴弦 对于小说而言,悬念可以更加激起阅读兴趣,也能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动人。大家熟悉的美国作家欧亨利是设悬...
    田源ty阅读 1,297评论 0 0
  • 记得很早以前,大概是初中吧,就读过史铁生先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当时不过觉得就是一篇有些悲伤的小说罢了,而最...
    覆天苍阅读 630评论 0 1
  •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
    twdfg_mk阅读 750评论 0 0
  • 作家史铁生一直是我比较喜欢敬佩的作家,他在1972年的时候就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
    洛雨99阅读 1,487评论 0 5
  • 读史铁生的文章只能以缓慢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在其稍显微凉冷涩的文辞中触碰到文字背后所涵蕴的丰富意蕴。而他的短篇小说...
    杏坛耕夫阅读 1,147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