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天在家,一日三餐,发现家里屯集的好多东西都过期了。
赖汤圆粉
在成都上大学的时候,不远千里背回家,一家人很新奇的看我和面,包馅,包好的汤圆软软的,很柔弱的样子,跟老家只有元宵节才见到的硬硬的元宵很是不同。至于馅心,玫瑰啦,花生啦,黑芝麻啦,想包什么就包什么,神秘的元宵被轻松的DIY了,也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儿。至于口味,那是相当的好吃,以至于很多年后,表妹写信给我还会写------“姐,我们什么时候再一起包汤圆呢?”想必写信的时候口水都是旺旺的,足见在当时来自天府之国的汤圆粉是多么的受追捧。只恨太远,还要负重中转,每次假期回家也只敢硬着头皮背几袋而己,物以稀为贵,于是,它在记忆里就越发鲜明。
后来,到了淘时代,坐在家中就可以收到天南海北的特产,再不用亲自长途搬运,于是就想起它来。当年滑糯香甜的感觉又汪起了口水,下单!恶狠狠地来它二十袋!当大大的纸箱从蜀地一路风尘地被送到家门口,看到熟悉的老包装,那个激动,那个亲切!马上包!久违的DIY,很让家里的小朋友新奇了一阵儿,婆婆和他却很纳闷,超市里都有啊,干嘛还费事包?!吃起来,反应也平平,全然没有当年家人的稀罕劲儿,其实想想也释然了,不比二十年前,那时物质匮乏,汤圆更是一年一见的稀罕物儿,而现在,什么没吃过!超市里各种速冻汤圆更是天天见。
后来,送亲友,自己吃,剩下的几包换房子搬家也没舍得丢。前几天,翻出来,一看生产日期,2012年,唉。
蒸肉米粉
它们是跟汤圆粉一起来的,同样生于2012年。有买它们的念头,是因为想起了大学食堂蒸笼里的一碗碗粉蒸肉,现在印象还很深,是记得的为数不多的几种食堂菜。记得它,是因为好奇还会有这种卖相的食物,一只又一只土碗,有浅赭色的条纹,在热气腾腾的多层大蒸笼里,估计是一碗一碗地扣到学生饭盒里,好多碗的边角都破损了。当时大约是没吃过,可是印象深刻。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南方的四年是委屈了自己的胃的。没有馒头,米饭总觉得难以下咽,打份菜,会剩下半份,更奇怪会有叫做魔芋的食物,紫灰的颜色,滑腻怪异的口感,几乎一口也吃不下去。八十几斤去的,九十斤离开的,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在川菜发源地,我,居然一直半饥半饱,面有菜色。赖以维生的,是校西门外的菜锅盔,兰州拉面,校南门的炸酱面,女舍对面的麻辣烫,龙眼酥,怪味豆和酸奶。
离开校园很多年了,居然在离开后爱上了川菜,甚至变得象个四川人一样无辣不欢。常常会想,如果现在回到二十年那个校园,好多菜会吃出不同的味道。我想再尝一下魔芋,还有那土碗里的粉蒸肉。
二十包蒸肉米粉,十包五香的,十包香辣的,剩下了几包,跟着辗转到新居,也过期了。自家的灶台上,终究做不出记忆中的味道。
淡奶油,辛拉面及其他
有一阵儿爱上了烘焙,蛋挞,披萨,月饼……买了很多原料,以为会做很久,会用很多,前些天翻出来,发现好多都过期了,比如淡奶油,因为好贵,当时还很珍惜的用,剩了大半,过期了。
有一阵儿迷韩剧,一部接一部看,比如《住在清潭洞》,反复地看,也被漫画屋的拉面诱出了若干口水。后来,就买了很多辛拉面,以为会吃很久,结果,一半都过期了。
……
在家乡,在那座房子的堂屋里,一家人包汤圆、吃汤圆的记忆还在,只是爱我的、我爱的家人己经有三人不在了,那座房子也空了,再包的汤圆也永远不是那年那天的味道了。
当年的大学还在,当年校名却早已不复存在了,那些留下过记忆的楼舍,包括食堂,也大多不在了吧?
食物会过期。
记忆中的味道会过期。
热情会过期。
爱情会过期。
……
好象什么都会过期。
《重庆森林》里,有一段台词: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一个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也这样希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