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从初中开始早就听说这本书的大名。直到这个周末在收拾仓库的时候,才发现前室友留下的这本《活着》。一直没有敢碰因为只是听说非常苦难。
读书是成本很低的体验别人人生的方式,这也是我喜欢看书的原因,尤其是剧情或是人物自传。这个杠杆之大- 只要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就能“经历”另一个人的人生。当然看电影也是,只是经常角色太深刻和具体,比较难让我代入进去。但是当时时代的背景下,很多发生过的事情,现在的人看也很难去体会了。
其实包括我,经常都会因现代通病而烦恼。例如,人生价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沉迷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焦虑,等等。甚至动不动就妄想归居田野(看看自己的人设,真是哭笑不得),或是出家(不是我)。可以套用一句小说里的话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没有做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和不用烦恼的,可能我都是想着田野美好的部分。
再谈回到小说,我扪心自问,绝对没有主人公福贵的坚韧。每次当我觉得剧情不会再惨的时候,作者总是给我惊喜,而且不止一次。然而福贵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拿起锄头继续劳作。大部分不用受劳力之苦的我们,恐怕无法想象。就算是桌上的食物,经常也都觉得理所当然。每次回台北的家,进门口的鞋柜上都会摆着一箱15X2也就说30摞厕纸。我有几次还开玩笑说我们家最多的就是厕纸。但是我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我们家从来不缺厕纸,或是都是谁每月骑车摩托车去载回来的。
主人公最后牵着取名为自己的老牛,谈论他的过往。能看到自己过去的模样,年轻时走路的姿态,和自己如何衰老。这等的坦然,是超脱还是无奈,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