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如何写的更好?
写作,应该先树立一个信念:先有后好,先完成再完美!
在写的久和写的好上,许多人搞错了顺序。一上来就想写得好,然后就受挫,接着内耗畏难,最后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放弃。
写作,首先得做到多写,坚持写,每天写,甚至每刻写,一有想法、感悟就记录下来。
2022年11月-23年4月期间,刚开始读书写作,我还不得要领,写卡数量20几张,也苦于没有话题可写。
当5月看了《写出我心》后,“我有写出世界上最烂垃圾的自由”,这句话打破了我的内耗。
对于不知道写什么,就生活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写,不一定要写读书感悟。
对于写的不好,管它呢,我先写再说。
在日更100天后,我给自己制定了写作第二阶段目标:写的更好。
以下是结合线下共读会大家的讨论结果,以及我自身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找高人指点
在日更100天后,我加入了路之老师的“30天日更行动营”,不是为了监督自己日更,而是为了路之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及见见世面。
路之老师至今日更写作1000多天了,在日更60多天左右的时候关注老师的。这个1000天,我是想也不敢想呀。
路之老师看过我的文章,给到我两点建议:1. 从向内写作,改到向外写作。2. 优化标题。
总结一句话,就是“用户思维”。方法,就是从只写“我”,改成“你”,对你说,说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具体我当天还写过一篇文章,路之老师也相应写了一篇。(链接)
还有,就是要打磨文章。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框架,文章的内容。找高人指点。
在参加第二次卡文营志愿者组长的最后一周,我写了一篇文章,拿给了高人(教练级别)改文,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通过改文,实践,我对文章框架,主题明确,论点内容聚焦,有了更近一步的体会。后来,“文章孵化俱乐部”的小伙伴看了文章,提出了疑问,让我又看到可改进的地方。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自己看不出来,或者还没有形成改文习惯的时候,通过别人,清晰的知道问题点,然后改进。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形成知行合一的闭环。
02 写出我心
古典老师金句:"写作是跨越时空的感知传递"。
先是"感知",再是"传递"。
写你熟悉的,写你喜欢的,写你有感触的,写你实践过的。
以真心换真心。我相信,你写的很流畅的内容,即使没有很"好",读者也能感受到你的热情,你的能量。
在卡文营担任组长期间,第二周的作业,是找个主题,列出框架。第三周填补框架,成初稿,第四周修改成文。
有小伙伴,在第二周第三周的时候,选择了自己没怎么写过的观点文,一直没有写出来,最后转回了自己有表达欲的故事文,写的很流畅,很感人。
当我们写一篇文章,一个主题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很难写出内容,这时候,你应该问自己,是否对这个知识还没理解?
这时,你应该继续把这个知识点学透,投入足够的练习。我在卡文营的一篇文章就是边改边学改出来的。具体我写过一篇文章。(链接)
或者,转到自己当下能写,有经验,可分享的内容上。
03 利他
多做利他的事。利他同时利己。
这个在我加入卡文营志愿者后,感触颇深。
第五期卡文营,我以学员的身份报名了海报官,每天在班级群发早安海报。
进到海报官交流群,有制作海报的分享视频。最重要的是,每天制作的海报,有总设计师给到改进意见。审美是软实力,需要长期积累。设计,是硬本领,需要长期练习。这短短的28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文字排版的整齐,对齐。
从前有看过这些设计理论知识,但是,这次,是实际操作中运用,练习这个知识点。又是一次知行合一。
第六期卡文营,我报名了组长。开营前,参加了[PBL学习促动师]的课程培训,打开了一个新知,项目制学习。
在陪伴学员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为了能实际赋能学员,输出倒逼输入,我硬着头皮去拆文,竟然对框架知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去看组员的文章,为他们提出问题,改进意见。甚至到我后面自己改文。
在做组长的过程中,不仅写作有成长,社群经验也是从0-1的成长,从第一次在群里发信息,到第一次组织圆桌会议,到结营主持。我知道,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是我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复盘,总结经验,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卡文营里的组长,支持官,海报官等,大家都是志愿者,通过互帮互助,利他的付出,分享,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组员的正反馈,正能量,以及肯定。
利他同时也利己。给别人赋能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反馈,收获能量,获得成长,内心丰盈,逐渐找到自我价值。
04 写在最后
写作,如何写的更好?
先有后好,先完成再完美!
找高人指点
写出我心
利他
在行动中复盘,在行动中改进,先写起来,先有后好!
祝:
写的更久,写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