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如黄金分割、对称等,也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就是你认为美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情比较熟悉,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坚实的结论,有几百项研究支持 —— 你之所以觉得这个东西美,是因为你比较熟悉这个东西。这个效应叫做“多看效应”。
这里我们所说的美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物而就是喜欢,心理学家在无数的实验中让受试者选他喜欢的东西,最后选出来的都是他熟悉的东西。所以多看效应的意思就是“看得次数多了就喜欢了”。
但熟悉和重复还不一样。重复会导致审美疲劳。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会特别喜欢它。就如“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反过来也对 —— 如果你整天面对一个熟悉的事物,哪天它突然给你来点意外小惊喜,你也会感到它特别美。
举个例子。有个音乐推荐应用,Spotify。它最早的推荐算法设计思想是只推荐用户没听过的音乐。但是内部测试的时候,程序有个bug,在新音乐之外还错误地推荐了一些用户已经听过、甚至很熟悉的音乐。这样测试了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后来程序员发现了bug,立即改正,让程序只推荐新的音乐,结果发现改正后的算法反而没有原来的算法受欢迎!
所以你要在新奇和熟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我们并不喜欢完全陌生的东西,我们总希望能从中发现点熟悉的元素。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牛人 —— “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洛威。洛威以一人之力左右了二十世纪美国人的审美,他的作品包括壳牌石油标识、灰狗巴士、宾夕法尼亚州铁路机车、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的蓝色大鼻子涂装等等。洛威的设计哲学,就是“陌生又熟悉”。
洛威发现,人确实喜欢新奇的东西,但如果东西过于新奇,又会让人感觉到害怕。所以他的原则是“ 尽可能地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 ”,而且还专门有个英文缩写来命名这个原则,叫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设计特别大胆,而观众还立即就能理解。
有人做过一个很大的实验,找人写了新奇和熟悉程度不同的各种课题计划,随机交给专家评审。结果发现,被专家打分最低的计划恰恰是那些想法全新的计划!不都说要鼓励大胆创新吗?—— 真实情况是新可以,但是不能太新。当然那些毫无新意的计划的得分也很低。实验证明最容易获得经费的课题,是在现有已经成熟的概念之上的改良式的创新。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革命性的创新往往一开始是不被支持的。人都有点保守的倾向,就连学术界也是如此。
既然新的事物很难被人们接受,我们应该如何给别人介绍新事物呢,也可以用熟悉+意外的方法,如滴滴打车刚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他就是打车界的美团,介绍AIRBNB我们说他就是酒店届的滴滴,如果再有新事物出来时,也可以说他就是某某界的AIRBNB。
前面提到的工业设计大师洛威,甚至参加过美国宇航局第一个空间站的设计!他想方设法把空间站内部设计得有点像是地球上的房屋,给宇航员增加一点熟悉的感觉。最关键的一点,是洛威坚决要求给空间站安装了一个窗口,让宇航员能够时刻看见地球。
在太空那么陌生的环境中,能看一眼地球是多么欣慰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