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有经验的教师,他对课堂的思考和准备,往往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老师不能辜负学生的期待
有些老师,只需缓缓地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想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阳都会苏醒。(好的老师,自成风景)
2、课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园地,每个人都在这里耕耘,包括教师。
教育要“立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样子”,很可能就是未来在社会上的“样子”。
3、一个善于学习的聪明人站在讲台前,则令人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不要在起始课上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你不能只有权利而没有魅力。
4、习惯比智力更重要。
所谓预习,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自学行为,这种自学比课堂教学更有效,因为它是一种自觉。学生“预习”时,学习已经开始。
5、规范是为培养良好习惯,规范是学习活动的保障,规范不是对人思维的限制,不会扼杀人的创造性。
学生要明白,“规范”是他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是行为底线。
对于作业规范,教师不要空谈,第一次课堂作业前,强调、演示一下,效果会比较好。
作业规范的作用不至于作业本身,它是在培养一种态度,培养一种行为规则,而这种规范将影响一生。
6、该“告知”的不能不说。
7、经典作品的教学,有时需要跳出文本,把作品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去观察,以期获得更有价值的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也必须引导学生对“课外”的社会保持关注,要让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保持兴趣,有个人的思考,并在社会生活中有个人立场,否则,我们的课堂很容易造成思想的空白。
8、课堂教学,最好不要“紧张”,教师不能有太强的“进度”意识。
这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能不能时时停下来看看他们的“学”,而不是头也不回地领着他们赶路。
一节课开合自然,张驰有度,学生有思考消化的余地,才是合格的课。
课堂也要留点空白,让学生有想象的余地。那些“爱学”“会学”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课是“留点谜语给你猜”“半张白纸任我画”。
9、语文课,教师板书,也是“教”。
教育的特征是“慢”,人在发展中的一些过程不能被替代。如果吃饭的过程被“喂饭机”取代,或是人获取营养的过程被“注射”简化,那种生活方式谁也受不了。
10、最好的课堂,就是始终有生命与情感。
教师要站在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的地方,他说话要让所有学生能听清。
11、要学生不必在意发言的“对”“错”。
课堂上学生的“学”暴露出了问题,教师及时在课堂解决,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这是更有价值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