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就是衡量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用公式可以表达为:
需求价格弹性 =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 1,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需求是单位弹性;等于 0,需求完全没有弹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商品是缺乏弹性的,比如粮食。如今,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无论大街小巷,总会看到“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但我们很少看到粮食等商品打折销售,缺乏弹性就是其主要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一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呢?由于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
了解了需求弹性,我们对日常经济生活应该有更深人的认识。决定某种物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越是生活必需品如食盐、蔬菜,其需求弹性越小;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一种商品有大量的替代品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如饮料;反之则需求弹性小,如食用油。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涂越广如水电,其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越窄如鞋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时间长的耐用品比如电视、汽车的需求弹性大,而晚报等易抛品需求弹性小。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比重小的商品如筷子、牙签等,其需求弹性小,而电视、汽车等商品比重大,需求弹性也大。
需求弹性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很大。例如,生产饮料的企业,对价格的调整就要非常谨慎。因为饮料的需求弹性很大。类似的饮料,如各种可乐、果汁或奶茶,彼此价格不会相差太多,如果某饮料突然涨价,就会导致顾客购买其他品牌的类似饮料,顾客迅速流失。这种取代性商品众多,需求弹性很大的商品,价格调高将会导致销量迅速变化。
如果商品需求弹性很小,商品的供给方提高价格,需求量减少幅度不大,收入会升高;反之,降低价格,收入会降低。如果商品有弹性,供给方提高价格,需求量减少的幅度较大,收入会降低;反之,降低价格,收人会增加。因此。供给方在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到商品的价格弹性,弹性低不妨提高价格,弹性高就降低一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