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学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可以说收获满满,从语文教学到课堂管理,再到班级工作和自我规划,整理起来就是几个满满当当的学习笔记本。
八天的时间,虽然都是想方设法的挤出时间,但是不可改变的是,我终于坚持了下来,这在以前简直是异想天开。
去年我还在拒绝学习,总感觉像开会一样,记不下来多少东西,但是时过境迁,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忽然就迷途知返幡然醒悟了。
可惜就是有点太晚,已经荒废那么多的时间了,而这些时间里包含多少机会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我而言还是千难万难。
不过幸好我参与了这次学习,很辛苦却收获满满,每一周都充满了期待,当我和那些讲师碰了面,这些都是很接地气的,我的优秀无比的同行。
百分之七十是河师大附中的,就是那个我们最向往的地方,并且还都是里边的佼佼者,他们带回来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讲台思考。
这和前几年是不同的,那时候都是大学教授,和我们有很大距离,那些人讲的,我们要么不懂,要么不需要,现在都是雪中送炭。
八天八位一线名师,每个人都是倾情奉献,点醒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因为讲台上的这些人,并不是高不可攀,我们每天在重复几乎相同的东西。
但是人家在研读教材,在创造性驾驭班级管理,也可以说他们把这一切都当成了幸运和幸福,可是我却恰恰相反。
我在躲避和诅咒,得过且过和浑水摸鱼,看似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学期,其实也就是要悲剧接连不断的上演。
所以我们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到知识背后的格局,就像昨天任老师说的,他和另外一个人,一步之遥天壤之别。
我们又有多少次,被不相上下的朋友扔的天遥地远,刚开始我们是并肩的,或者他们比我们还要艰难,但是只是一个岔路。
从此后就是冰火两重天了,那个考上华东师大,然后留校的人,所谓的成功,就是你坚持的够不够久,那些没有办法努力到最后一刻的朋友,都会像我一般灰头土脸。
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那一个不经意又一个不经意,从此以后就是两个世界了,别人的优秀其实就是一个结果,原因在于我们的不够努力。
比如说同样是写景的方法,同样是班级管理,人家可以上成两节讲座,而我们却只能焦头烂额,更不要说更加奇妙的语文教学了。
教学的巧妙转化成了育人的最好资源,从开始到最后任老师帮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叫作化腐朽为神奇,只需要让自己努力再努力。
能够突破的地方很多,班级管理也好,语文教育也好,费点功夫努一把力,用上几年的时间,还有就是要先难后易。
刚开始做的越多到后来就越好,就像昨天展示的那冰山一角,我们管中窥豹的看到很多东西,我想我会再一次推敲教材的。
让自己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像昨天的最后几句话,触动我们的一个点,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瞬间,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