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本书中的文字全部消失,它似乎更像是一本笔记本。
是的,无论是书封、书面和封底的色泽,还是它表现出来的质感,亦或是翻开书页自动呈现180度的坦然,以及那条随时可以夹在书页中当书签的绿色丝带,无不让人有这种错觉。
没有文字已经让人如此欣喜,注入文字后,这本书立刻灵动起来,就像它的书名《麝过春山草自香》,这些文字也因此带了香气。
作者张晓风是著名散文家,出生于1941年,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台湾阳明大学。
她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
她也是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
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宛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还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麝过春山草自香》收录张晓风52篇作品。文章从日常事、平凡人,一草一木出发,引经据典,娓娓道来。
她的文字在广博的视野中见坚实的学养,睿智的思考中饱含深切的情感。
你看,她从一句诗中看到春天的到访,梨树便爆出白纷纷的晶莹剔透的花瓣,一朵挤着一朵,一层叠着一层,绽开来,样子纯洁认真到有点傻气……
一树的晶莹剔透仿佛就在眼前。
那节英国火车的D车厢,不但作者爱它,第一次知道有这种车厢的我也万分喜欢,并因国内没有这类火车车厢而深深遗憾。
这节车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条比法律还有效的规定:
“凡选择坐在此车厢的乘客,一律不许发出声音。”
不准与同行的人聊天,那听音乐可以吧?当然——不行。
打电话呢?那就更不行了。
不过,却不禁止你跟田野上的干草垛抬手致敬,跟潺潺小溪暗通款曲,也允许你跟横空而过的小鸟眉目传情,甚至翻动纸张的窸窣之声也不在禁止之列。
在这里,你可以不用理陌生人,也不必理会熟人。
在这里,你有权不回答任何话,别人也无权向你提问。
在这里,你可以让思考天马行空,也可以与书中的主人公安心对话……
世界是如此喧嚣,在这节车厢里,你只是你。
岁月更迭,世事变迁。
在这期间,结婚的仪式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对结婚男女在台上进行互动。
新娘说:“啊,人生的路程这么艰难而漫长,要是有一天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此时,男主角马上挺身而出,说:“走不下去,还有我——”然后,一个箭步上前,抱起新娘向前走去。
这样的爱情宣言,让参加婚宴的张晓风掩嘴偷笑的同时,也给出了别样的解读,她说,“喂,小妮子,你人生的路如果走不下去,只有两个办法: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你就靠自己咬牙苦撑。你若有宗教信仰,你就跟上帝说:'求我主垂怜。’要想靠丈夫抱着你渡过灾厄,那……嘿嘿,可难了。
一个睿智可爱的老太太跃然纸上。
她说,人随时跟周围的一切告别。跟岁月,跟伴侣,跟曾经拥有的体力和智力……
“告别”真是一个很好的字眼,它让离别不那么悲伤,也让失去多了份从容。
她跟你聊自己与文学的恋爱史,聊她喜欢的粤语,聊孔子与学生谈天时,儿子遇见自己老爸,低着头小跑着闪过去,让“趋”字的多种解释变得生动有趣。
这本散文书中有故事,有知识,还有一个不像80多岁的老人在讲古,看似絮叨,却不让人厌烦,不知不觉让人沉迷其中。
这个在现代少有的“舍不得不手写汉字的人”,坚持的是那份握笔的从容,还有书写汉字特有的韵律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