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早在400多年前,思想家培根就深刻的论述了读书带给我们的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知识总量浩如烟海,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发加快,图书市场时刻推陈出新,似乎我们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更迭的速度,但是最大的变即不变,即使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图书,我们总要有个自我的时间点,去与书交友,与书促谈,与书为伴,与书同思。
生活里,书相伴,与外离别意,夜来幽梦在书旁;小说里,历史中,辨明哲,相看无言思考中,仔细回味,惟有泪千行。一书一世界,与每一本好书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跨越千年的经典,长久不衰,当下社会的思辨,如沐春风。 读书是纯粹的,无私的。所有的真理,在金钱面前,都有沉默的时刻,过度强调读书的功利化,会影响我们对读书最本来面目的清晰认识,书是精神财富,简单的纸张,简朴的文字,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过多的物质生活的享受,但是,面对繁忙的生活和琐碎的小事,书籍给了我们静谧的理由,无论多么忙碌,总要停下来思考,与自我灵魂的对话是对自己的一次充满仪式感的清洗。人常说读书无用,但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多少呢,人的一生, 从生到死,纯粹的来,纯粹的走,所有的身外之物只不过是在人生命中的一种短暂的相伴,而精神方面的富足却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安慰。
记得有这样一幅漫画阐述读书到底有什么用,面对同一堵围墙,从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人只能看到墙面的风景,读了一些书的人能够快要达到墙头,但是仅仅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当读了很多书并且有了思考的人,这些书,或者说这些知识,就变成自我提升的阶梯,着足够让我们跨过墙头,去看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去思考一些我们曾经没有想到过的事情,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单独的字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意义,当这些文字汇聚起来,凝聚作者思想的时候,文字就变得鲜活起来,所有伟大的作品,都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风景,让我们的眼光不再短浅,让我们的眼光不再狭隘。
读中国历史,让我们了解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读世界历史,让我们领略世界文明的变迁,读马克思恩格斯,让我们懂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读红楼梦,让我们感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回味无穷,读哲学,让我们更加去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只要愿意打开书本,你就能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摆脱愚昧,洗去心灵的尘埃,走向文明;她更加赋予人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通向成功、走向快乐的阶梯,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懈怠自己疏远读书之心呢?
读书,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读书,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明朗;读书,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动;读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触;读书,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读书,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我若盛开,蝴蝶自来,我若不在,花自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