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会教我们圈出一段文字中的关键词或字,便于get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点。那个时候通常会有一个标准答案,老师说是哪个字便是哪个字,作者究竟表达了什么也是教科书说了算。等在长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发出了质疑:他们怎么知道作者到底咋想的?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误解。就好比这句经典台词“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我误解为,它的关键字是“多”,不是“你”也不是“会不会”。我希望周慕云真的有“多”出来一张船票,而不是只有这一句话。
但是我们要了解,船票对他来说真的很贵。不是金钱上的贵,而是精神上的贵。当时的环境让人压抑,她矜持顾虑,他不够勇敢,精神上的贫穷让他们无法支付多一张通往爱情圣地的船票。选择放弃,纵然可惜,但我们还是觉得这一段情好美,美在他们懂取舍知进退,爱情于人生是锦上添花,没有了锦哪来的花?
高晓松说,好的爱情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先要有好,才有更好,所以一个人只有自己好了,才能让爱的人更好。1+1>2看中的不是结果大于2,而是1到最后会大于1。在有1+1之前,起码你得成为1,而不是卑微的零点几。
人贵有自知之明,“悦人先悦己”是人生中一个多么重要的知识点,却经常被抛之脑后,也许重难点注定不能被很好地掌握和应用。
男朋友是学动画的,动画很美好,但从事动画就有点不可描述了。我曾想要劝他说,能不能转行,能不能不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想到这里突然心里咯噔了一下,费力不讨好?我们要讨好谁?我劝不出口。那一瞬间我有点诧异和难过,原来潜意识里,我也变得这么入世了。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宁愿费尽一切心思去讨好别人,去讨好这个社会,却吝啬花那么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来讨好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讨好不了,我们又凭什么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讨好这个世界?
就好像小时候,我们都曾想着长大后要改变世界,却在长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被世界先改变了自己。我们好像比小时候更容易忽略自己,更容易妥协,因为这样看起来是成长,是无私。而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自私。
你以为委屈了自己,就可以拯救别人;你以为一个不够快乐的你,依然可以给别人带来足够的快乐。这一切不过是你的自以为是。还记得飞机上空姐怎么跟我们说的吗,氧气面罩在您的正上方,遇到危险时,请先自己戴好,再去帮助别人。一个人在自己呼吸困难的情况下,还想着给别人做人工呼吸,你让我怎么想,我只能想这个人是不是死到临头了还只想着揩点油?
即使只是单纯地想帮忙,对方压力也很大啊,他会想:为什么你都这样了还要来帮我,能不能帮得上再说,以后我得承受多大的道德压力啊。
有没有觉得很熟悉,为什么你都这样了还要生小孩?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选择晚育,甚至成为丁克一族,因为爱一个人,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随便和简单。
不管你爱的是什么,工作也好,人也好,宠物也好,请务必先安顿好自己,让自己各方面都足够充实和强大,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
在某个时段如果觉得丧到了极致,心态马上就要崩了,那就放下一切好好休个假,不要逞强,状态不好工作质量肯定也好不到哪去,还硬要工作拿老板工资的你是不是有点自私?新闻放一两天还有点热度,自己再撑一两天可能就凉了~
今晚依旧拖着疲倦的身躯加班到很晚的人,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晚安,祝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