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生活工作当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让眼前的自己疲于奔命,困苦不已;有的让自己对未来迷茫,犹如隔着一层层浓浓的迷雾,看不清远点的前方。真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仅有近忧还有远虑。
有些踏实点的人在眼前的事物困扰不已时,是选择一步步去解决,好像去拆一团乱麻,虽则胸有闷气,可也得老老实实顺着线头一点点拆,而不是考虑换个路径切个方法。这样的人相信签到船头自然直,行到山前必有路。这样没有什么错,可一旦遇到岔路口或者鸿沟险道时很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者车毁人亡这样极端的危险。正因如此,大家希望去做到不仅低头拉车,还要兼顾抬头看路。只是这样低头抬头间很容易出现偏向,很难做到两者之间恰到好处。
我们也有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对自己的未来方向一清二楚,而且架构的非常清晰明确。对于将来结果的设置也很确定,同时达成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也给予了设定,并且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方案。可对于今天、眼下、立即要求去解决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因为忘了自己身体还留在当下,而不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理想”中。每天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向自己招手,却只顾着给未来设定场景提供方案的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抵达梦想的那天,囷与眼下而不得解。这应该不能叫只顾抬头看路,或许认为仰望星空比较恰当。
只懂仰望星空的人,与其说是思索未来,不如说是对现实的逃离。
面对现实的层层繁琐,选择了逃避,而逃避现实最好的心理安慰是展望未来,设定一个未来的自己,想象一些当下比较困难甚至无解的问题和场景,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冲锋陷阵,风光无限。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眼下的困难的时候,其实都有一种逃避的本能,因为与其直面各种艰难险阻,逃避或者避开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最轻松的,也是解决问题的心理“最优”解。如果我们不选择远行,对自己的未来不抱期望,也许这真会是个不错的选项。可问题时每个人都有“梦想”,甚至很多梦想还非常“伟大”,那就不得不直面任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直面问题和困难是使它们迎刃而解的第一步。而只重远虑,不解近忧的人,只会被眼下的现实阻碍裹足不前,困于眼下。也许我们能例举很多只会仰望星空的人依然能创造属于自己和时代的辉煌。牛顿、伽利略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其实都非常擅长思考远方,而对眼前的问题思虑较少的,但他们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开端。首先不妨看看他们的生活,在基本物质生活上他们其实是无需关心眼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他们的未来的思考是基于眼下想象的困惑延伸起来的,是基于现实的思考而不是逃离现实的阻碍。
如果是一个组织,一定要有人做未来思考,同时也需要人来解决眼下遇到的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让眼下的脚步不至于落后于“未来”太远。其实随着未来的不断接近,问题会不断涌现,正如打怪升级一样,每个阶段每个点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障碍,作为一个团队就是一些人去思考下面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思考有哪些方案可以提供,一部分人则是专注眼下问题按“未来思考者”的已有方案执行,或者自己摸索办法来解决,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赶到下一个问题现场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从本能上来说,我们都愿意做仰望星空,重“远虑”,因为那无需劳心劳神,只需开启丰富的想象,在未来的蓝图上随意作画,都不用用橡皮擦去清除修正。但从解决问题实现成长的角度,我们又必须理智地一个个直面眼下遇见的所有问题,无论大小难度如何。即我们必须先解“近忧”,再在解除“近忧”的现实基础上思考“远虑”。我把这样的生活方法归为八个字——当下视野,未来眼光。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对于未来需要基于实际的的现实和处理问题的思考总结,同时要“大胆”一点,未来的自己是无数现实迭代起来的,是比当前强大的,因此也需要更加豪气,我们把这种豪气叫做自信。而这份自信是来自现实,而不是盲目的。
远虑和近忧,这是我们一生都在处理的两类问题,正如长征路上的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步子慢了不行,盲目乱冲十有八九也会被前面的强敌消灭。前进是唯一的选择,只是前进的路上是需要去不断消灭跑到眼前的任何敌人,对远一点的追兵做好计划、定好路线、设定好战略战术去面对。而不是不断地避让眼前的敌人,不断绕行,这样我们永远无法抵达自己的“根据地”。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当下视野,未来眼光。走出一片天地,打造一片未来,这才是我们自己真正需要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