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索尼和松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厂商,和他们的辉煌期相比,如今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虽然索尼现在的金融业(保险),娱乐业的势头良好,微单和摄像机也堪称成功,而且在To B的业务上利润率超高(供应光学元件),还有在耳机(作者有一条十分推荐的耳机,绝对良心产品,如果有对耳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发消息和我交流)上也不少好口碑产品。但是这些业务对索尼集团整体的营收贡献并不算高。
在电子消费产品领域,日本电器厂商败给苹果,三星等企业的理由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两点。
第一点:没有理解竞争的规则,以及没有采取适应竞争规则的经营方式。
第二点:竞争的规则在不断变化,竞争的领域也在不断转移,扩展。
以上是个人结论,如有错误,纯属正常~~~
电子消费品产业的竞争规则,一般来说是怎样的?
比如,在内存或者液晶显示器等零部件制造产业的领域中,是依靠生产设备的投资的多少,来决定制造成本,从而确保竞争优势的。
对日本的家电厂商来说,他们制造的零部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家产品而生产的。这样一来,就很难促使它们消减零部件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因为自产自用,没有竞争压力,从而缺少优化动机)。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自保陷阱”。于是,由于零部件不能确保价格和品质上的竞争优势,经由它们组装起来的产品,自然也会失去竞争优势。这样的事一旦发生,毫无疑问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从企业的经营动态来看,经由利益累积而成的股东资本,对企业的设备投资及研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日本电器厂商的一大问题,就是利润率太低了。
从2001年至2013年,索尼和松下的营业利益率最高也只在5%左右浮动。另一方面,三星虽然在雷曼危机的时候大幅减少,但是除此之外的年份,利润率都维持在10%以上。再看苹果,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30%。
“日本的法人税和其他国家比起来太高啦!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先降低法人税!”
日本的媒体上发出了不少这样的声音,而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也相当激烈。但是,仅仅靠降低法人税,是没有办法弥补利益率之间巨大的差距的。
另一个日本电器厂商败北的原因,就是原本竞争的领域,从他们的优势领域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日本电器厂商得意的领域,是和互联网无关的独立硬件产品群。
和国内的智能电视相比,日本的液晶电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脚步缓慢地跟上了相关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液晶电视厂商们还在醉心于比拼画质,轻薄等硬件方面的参数。还有,日本厂商虽然能在数码照相机及摄像机等光学产品上利用品质确保竞争优势,但是和搭载着同样功能的智能手机相比,无论是便利性,易用性还是市场份额都远远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