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在今年的奥斯卡典礼中夺得了“最佳影片”的殊荣。这部影片以朴实的情节、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其中就包括我一个。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仍然很严峻,南部还有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黑人音乐家唐·谢利博士,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种族平等,决定赴南方巡演。他雇佣了白人托尼·利普为其开车并处理其他事务。影片就是以这个真实故事为原型,呈现了他们一路南下的精彩故事,验证了爱和包容可以打破一切藩篱。
我试图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究影片中的藩篱。
从种族来看,谢利博士是受到歧视的黑人,而托尼则是白人,他们中间存在着本来不可逾越的种族藩篱。就像他们在旅途中,需要严格按照《绿皮书》安排住宿,谢利博士必须住到被指定的脏乱差的旅馆,而托尼却可以享受白人的优厚待遇。
从阶级来看,谢利博士来自上层社会,而托尼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意大利移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做事方式完全不同。谢利博士讲究高级的语言表达,而托尼习惯于口出脏话。谢利博士讲究优雅的用餐习惯,而托尼喜欢直接用手啃炸鸡。谢利博士用坚守尊严来解决问题,而托尼喜欢用暴力或施以小恩小惠来解决问题。
从性格来看,谢利博士高傲却孤独,托尼暴躁却内心充满爱。
谢利博士作为一个理应受到歧视的黑人,却拥有白人也无法企及的音乐天赋,性取向又和主流不符,就像他在大雨滂沱下喊的:“我既不够黑,也不够白,又不够男人,我到底是谁?”他内心孤单,心房竖起了一道墙,禁止他人走近。
而托尼在酒吧工作赚的不多,鱼龙混杂的环境使得他举止粗鲁,冲动易怒。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温暖友爱、互帮互助的大家庭,还有美丽能干的妻子以及懂事可爱的儿子们,所以内心充满爱。
这些不同种族、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藩篱,使得他们两个从头到脚都迥然不同,因而也缕缕出现冲突。然而在影片中,这些藩篱都被爱和包容打破了。谢利博士和托尼在一路的碰撞中,逐渐了解对方的成长历程,体会对方的内心情感,用爱和包容相互理解和接纳,找到了灵魂的共鸣之处,从而成为彼此一生的至交好友。
这一点让我不禁联想到婚姻生活。我们常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无论两个人多么相爱,我们都不可避免受到双方原生家庭的冲击。
要么异国通婚、异族通婚或南北两地通婚,两个家庭的文化风俗、信仰、语言都可能完全不同。要么阶层不同,比如高门低嫁,或者低门高嫁,都有可能面临不同的生活圈子、生活习惯和三观取向。即使乡里乡亲又门当户对,也有可能双方父母性格大为不同,无法正常相处。
然而,实际上我们发现,无论平日里有多少抱怨和不满,绝大多数的婚姻生活,其实都过的很幸福,双方家庭都能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平衡。究其原因,我认为,就如这部影片中体现的,是爱和包容,贡献了最大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牢记,爱和包容可以打破一切藩篱。无论多么艰难,我们怀揣着爱和包容,基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