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在我所有的孩子中,”她说,“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那令人意外——而不是你。你不要留下。走吧。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P157
“但她会很小心的,”肖恩说,“我受够了,再也不想从上面掉下来了。”--P167
承认不确定性,就是被迫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但也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这是一个弱点,但这个弱点中透出一股力量:坚信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中。--P229
“竞争激烈,要求也非常高。你可能不会被录取,但如果被录取了,这个项目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P268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卖花女》,知道她相信她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P284
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P368
读后感:
这本书是塔拉·韦斯特弗的一本回忆录,分三部分:上杨百翰大学前,在杨百翰大学求学期间,留学直至博士毕业。
读起来很累,不是内容晦涩,而是心里由内而外的无力感和束缚感。前面章节就揭示这是个犹太家庭,有强烈的宗教信仰,父亲还是精神障碍-躁郁症患者。这几个提示我就预计接下来的故事会很惨,无法产生共鸣。
危险的生长环境都是有形的,更恐怖的是那些无形的观念。前期在父亲的观念中长大,后面是肖恩的暴力与威胁,无论哪一样都足以让一个人难以接触不一样的世界,易于屈服于压力和恐惧。正如塔拉每次的屈服一样。
书中所说,教育意味着转变、蜕变、虚伪、背叛。我想这个意义不止是对塔拉,也是对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从一个个故事中,能浅显的了解他们的转变痕迹。
书的最后:“这是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在记忆中的故事之外再讲述另一个故事。一个夏日,一场大火,一股肉的烧焦气味,有一位父亲,在帮助他的儿子下山。”这是什么意思?前文她父亲的烧伤原因并没有正式交待,而是猜测,同时引用她高祖父的故事,是在暗示什么?全文在父亲烧伤后就变成了肖恩的主场,这个儿子是指肖恩吗?她交了博士论文后说:历史是由谁书写的呢?我想,是我。这两句话是我的脑洞联想,因为后文有曼德拉效应。
看了很多人的评论和读后感,好吧,我只记住了故事,没有那么深刻的领悟。恐惧是塔拉走向外界,想摆脱困境的原因吧,泰勒只是给她一个指引,普世教育给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