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晦涩不堪的阶段。特别在少年时期,就有人可能因为自己的长相、独特的发音、某一个生活习惯或性格,或莫名的就被周边人嘲讽、孤立、甚至遭遇欺凌。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亲戚和朋友,在单位、学校或小伙伴中正在遭遇这样的困境,这篇文章就值得你认真一读。
作者豚二在《18岁那年的自救》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在青年时曾遭遇不堪,在得不到学校、家庭以及朋友帮助情况下,通过自救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不长,但很有教育意义,尤其对那些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或各种不堪的孩子们来说,极具帮助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
作者上高三那年,班里一位同学成了她的克星,那同学处处为难她。更糟糕的是,这同学还和她在一个寝室。同寝室的另外两个同学虽然也不喜欢她,但她们不愿意正面对抗她,采取的方法居然是制造更多这位女同学对作者的误解,使这位女同学专注于攻击作者。
班主任发现了作者和那位女同学间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地提醒作者不要影响学习;周末回家跟父母哭诉,得到的也只是“你不要理她不就好了吗?”“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而面对她的委屈和报怨,朋友们也多是草草安慰一下,然后迅速埋头到高三的奋战里……
一方面是面临高考的压力,一方面是每天都面临无数让作者抓狂的一件件烦心事,作者的成绩直线下降,以致于作者觉得自己很可能考不上大学了。
在经历了一次次痛苦遭遇之后,无奈之下,作者终于决定自救——想方设法搬出了那间寝室,尽量杜绝同那位同学打交道。没有交集,就没有事端。
果不其然,搬出后,作者的情绪逐渐回稳,成绩也开始迅速提升,先是在全市的影视编导排位考试里取得惊人名次,继而又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毕业后,作者进入了一家电影公司工作,后又在美国发展了几年,现在作者生活在上海,职业是作家、编剧和导演,出版了自己的小说……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在老师、家长、同学都依靠不上的情况下,通过选择转换环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启了美好的人生历程。但生活中,那些正在遭遇不堪的人们、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们,又有几个人明白“走出去,前面就是一片湛蓝天空”的道理,能幸运如她呢?
多年后,作者还在为当初自己的这个自救决定感到庆幸。作者感慨:
人在绝境中如果想要突破,最好的办法是自救。
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写道:
“生活或许是一场断断续续的叹息。可我怎么记得,18岁的那年有人在我的耳边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但依然热爱它。我每天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对抗着烦恼,但始终记得18岁那年教会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