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偶遇简书是十来年前,那时各种短视频软件还未兴起,我还是一个世界观比较单纯的学生。没有什么爱好,每天晚上总会刷刷简书,真的感觉每一个标题都挺吸引我,关于生活琐碎、关于宇宙哲思。
在那段碌碌无为的时间里,我感觉这些文字都是一股清流,每看完一篇文章都会感到一阵舒心,感觉又吸收到了不少新知识和新观点。
后来才知道,在那个没有碎片化娱乐的时代,朴实真挚的文字是多么难能可贵,个人简单又充满好奇的心思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这一切在十来年后的今天已不复存在。
这十来年漫长而细碎,长到我最近一两年才重新注册回简书账号,因为以前的账号早已忘记了。有可能是由于时间的沉淀,个人的知识面拓宽了,对于文章的标准阈值被拔高了;有可能是由于各种营销号各种专业词已慢慢渗透,各种鸡汤文各种工具文被写烂,我现在已很难遇上一些让我读完之后豁然开朗的文字了。
不是说写得好的人不见了,而是被其他平台分流了。自媒体横行的今天,流量密码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变现才是这个时代的目的。写文章孤芳自赏,还不如去做博主赚钱可靠,这叫知识变现甚至可以说是才华变现。
但不知道怎么的,我感觉这样就变味了,就像波粒二象性的诡异,你朴实输出无人观察时是一个样子,一旦有人观察有干扰介入因素就又变了一个样子了。
说句实话,能戳心窝子的文章已经不多见了,而能让人感到精神高度契合、升华、愉悦的文字,就更是寥寥无几。
读书时很喜欢看格言,里面的文章放到现在,估计会被批形式简陋、创意老旧吧,可是我认为那种文字的真实感是千万个短视频都无法带来的,即使是信息密度极高的内容。
有人会说,与其花个十来分钟读一篇文章,还不如用一个十秒的视频一句话总结到位。可是,有没有人想到如此高效的接收频率能真正接收到什么?阅读文字,我能停在字里行间思考,会有想象会有质疑;一刷短视频,我还来不及把内容转化成反馈,结束的时间就已经把我的思考逼停了。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我在此刻已再无法找到让我触动的内容,可以说是麻木了,连我最喜欢的那种带有清流感的文字也没了。
文字不再是黄金的时代,思想也已成了铜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