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设置自己的目标,但是有多少人设置了目标却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呢?阅读了《七堂思维成长课》,让我学到了设置目标的方式可以决定目标达成率,换种方式描述计划,达成率提高15%。
多用积极的“接近型目标”,避免“回避型目标”
什么是接近型目标,什么是回避型目标?我们设置目标有两种,多做好事或者少做坏事,而前者让自己表现的更好,即接近型目标,会比后者——让自己不要表现糟糕,更能达到目标。
举个例子:
回避型目标:如果事情脱离正轨,我不会失去冷静;接近型目标:如果事情脱离正轨,我会提醒自己什么最重要。
回避型目标:我不会纠结于对方的错误;接近型目标:我会记得保持微笑。
因为设置接近型目标会让我们处于发现奖励模式,而后者会处于防守抵御模式,是的,防守模式会让我们陷入“负面心态陷阱”,消极的模式本身就会消耗大脑注意力,会让我们更难达到最佳状态。
找到一个关乎自身的“为什么”
我们每天设置的目标不是每一件都让我们充满动力的去执行,不是代办清单上每件事都是我们的爱好,甚至出现我们不喜欢不乐意去做的事情,但是想想这件事为什么和自己相关,更可能办成此事。设置目标时,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任务和我更大的理想和价值有什么关系?这件要求将如何支持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东西?
例如:医院的一位实习生收到了修理门的任务,用螺丝刀修理弹簧门这个任务表面看起来是繁琐的、没有多大学习意义的,但是转换一下思维方式,认真做好这个工作,推着病人进门时候就会减少碰撞,这就会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无趣的目的瞬间就变得重要而有意义了。
更大意义感的目标,就会从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执行目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目标达成率。
目标具体化,使用“如果—那么”工具
具体化的目标会让我们操作更容易,提高目标达成率。因为达成目标会让大脑的奖励系统给我们更多的愉悦感,所以把宏达的目标拆分成一步步可以达成的小目标,每完成一步,大脑就会告诉我们“完成一部分了”,从而激励我们往下走。更重要的是,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会让我们更明确的得到指令,更容易执行,使用“如果—那么”工具来描述目标,"如果发生了X,那么我做Y"。
例如:抽象的目标:我要在今天的会议谈话中表现的更配合。具体的目标:如果谈话对方皱眉或提出问题,那么我要停下来仔细倾听,然后通过提问来了解更多情况。
试一试吧,新的工作日,换个设置工作目标的方式,看看是否会变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