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是典型。
一个未满十四岁的学生来过我的咨询室,她妈妈说她有自杀的倾向,想让我开导开导。我带她来到沙盘室,让她玩里面的“玩具”,她有点茫然,我微笑的告诉她“你可以随便放你想要的人物。”她犹豫了很久,试探性的拿了一个货车,小心翼翼的问我,“姐姐,我可以拿这个吗?”
“当然可以,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在这里,你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还是微微一笑,柔情的目光似乎让她有了勇气。
最后她摆了一个货车撞了正准备去上学的学生,随后有救护车,护士,有警察,然后就是警车。她还点缀了一番,周围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我也猜到了八九分,但怎么看她放的那个世界再跟事故现场实在不符。
我指着那个学生人物问她“这个人是你吗”。她说是的。一场事故 她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不再有顾忌。她说她是个不孝子,但她不是独生子。
后来我没有问那种庸俗又烂到极致的话,比如,你为什么会想死呢,是学习压力太大了吗,还是家庭情感纠纷?
我问她以后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如果对生活还抱有期待的话。她说,她想过平淡的生活。要知道,我们像她这个年纪的时候说的可是,我要当明星,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歌唱家……直到后来被现实磨平了棱角的我们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平凡,自己的碌碌无为。我看了看这个懂事的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发现她的眼里已经没有光了,准确来说她在发呆,眼神不能聚焦,是抑郁症患者的一大特征。
她妈妈说学习压力大的她喘不过气,自己跟丈夫也在闹离婚,平常对她也有点极端,可能影响到她了。甚至让她害怕与人交往,别人碰到她就开始身体发抖。
我具体说了什么我也忘记了,只记得对她说了一句,“我们两个坐在这里,中间有一条线,将我们隔开,这条线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就好像你对我的距离,始终隔着这条线,但如果我们多说说话,你对我足够信任,那么这条线便从有形变成无形。”
我坐在办公室,陷入沉思,中国的教育到底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得了抑郁症的人差不多百分之七十五都是学生。为此国家实行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实行了双减。但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考高中,考大学的难度还是那么大。当然,国家现在也要不了太多的大学生,所以在初中就开始分流,可是从什么时候起,读职高大专就一定比高中大学的人低等,就一定没出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这条路,现在的家长都拼命催孩子学习,只要学不死,就使劲学,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又怎么能学习好?
我们身在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权。社会好像是资本,资本好像是社会。分三六九等的地位。我们一直朝着中国梦去奋斗,虽然现在每个阶级都有压迫,但压迫比以前低了,无限接近于政治书上的理想社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时代的我们要求过大也是必然的,突然就什么都不怪了,比起抱怨中国教育的漏洞,人分三六九等,中国家长的极端,不如强化自身,保护自己以后想保护的人。
我们总在碌碌无为,总在节次鳞比的城市背后偷偷哭泣,笑的时候,世界与你同笑,哭的时候你却是独自哭。
她跟我说,她时常想,人到世间的意义是什么,不过就是生与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除了那几声欢呼,几声悲痛之外,便再也没有别的。
是啊,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经历很多次变幻浮沉才会明白,人生如梦,悲伤有过,欢呼有过,悲凉有过,繁华有过,终于发现没有琐碎的小事,困苦磨难,便不是完整的人生。
不过我们都喜欢云开过后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