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个月没见阿杰了,再见到他的时候,我们都吓了一跳。
他头发长了很多,胡子拉碴,双眼无神,背没以前挺得那么笔直,衣着不见了以往的整洁,皮鞋也不如以前锃亮。只是三十出头的年龄,却有了风烛残年的既视感,整个人透露着一种既颓废又绝望的神情。
几个月前,阿杰的工作岗位被调整,他的状态也随之萎靡了几个月之久。阿杰之前在公司是某大区的运营总监,带领近百号人的销售团队。
几个月之前,由于业绩表现平平,被公司平调了岗位,转入后台支持。不再需要在前端冲杀,不需要紧盯市场数据、关注竞品动态,不需要带着团队连夜研究“作战方案”,阿杰却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感。
之前,阿杰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坐上大区运营总监的位置,早已习惯了“指点江山”、“振臂一呼”的豪气。一夜之间,阿杰从引人注目的位置上跌落人间,不见了昔日的前呼后拥。
虽然是平调,但是位置上的光芒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阿杰感到有点灰溜溜的,有种迷失感,找不到了自己,或者说是不知道怎么跟现在的自己相处。
似乎,从前头顶光环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自己,现在的这个人是全然陌生的另外一个人。
02
作为社会人,社会给予了我们各种各样的位置和标签。我们可能是某经理,某局长,某某的爱人,某某的父母亲,某某的儿女。
我们可能是众人口中吹捧的某名人,也可能是落魄时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我们可能是别人搭的舞台上红极一时的主角儿,也可能是别人剧中躲在角落的幕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位置不可能永远属于一个人,一个光鲜的标签不可能永远牢固。我们却太容易入戏,轻易把位置和标签当作了自我。
对于把位置当自我的人而言,在位置上坐的越久就越容易迷失自我,越抓不住本我。
没有一种社会关系是稳定长久的。一段社会关系的变化,就会带来一个标签的消失。你今天的标签,明天就可能被社会收回。标签在你的心里贴得越牢,摘下的那一刻越会有扯到皮肉的疼痛。
03
总是曝光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他们的标签是最明显的,标签的粘贴和撕扯也是最容易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
伊能静曾在TED演讲中讲述自己在婚姻失败后的一段灰暗经历。长达22年的婚姻结束之后,她不再是某某的妻子,舆论给了她另外一个标签,成为众人口中的“那种女人”。
她在铺天盖地的舆论面前,开始迷失了自我,自我催眠,终于承认自己是众人口中的“那种女人”。
不仅如此,儿时母亲给她贴的标签也再度回归到她身上。她是谁?她不再是那个女性伊能静,她是“那种女人”,也是“那个多余的孩子”。她可以是别人口中的任何人,却唯独不是自己。
也有些人面对位置和标签时,却是出奇地冷静。台湾“广告文案教母”李欣频,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
她曾说过,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而因为返聘走进大众视线的常萍老师,更是“任性”到固执。在此前的32年中,她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曾两次拒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试讲邀请,退休前仍只是一名讲师。
因为她的课讲得好,深受学生的喜爱,终究还是被贴上了一个善意的标签—“口碑教授”。常萍老师就这样在当代社会 “诗意地生活”着,用毫无做作的行动守护内心的真实。
04
当然,对于位置、面对标签,接受与否,本身无关对错。区别在于,内心深处,我们面对这些的时候,是否冷静如初,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清醒而真实地认识自己。
法国作家多米妮可·洛罗在《简单生活的艺术》这本书里写了一个关于“自我死亡”的小练习: 请摘下你身上的标签,试着写几行字,描述一下你是谁。
但先不要提你的年龄、性别、地位、成就、财产,也不要提家庭、籍贯……然后你会发现,你对真正的自己所知甚少。
那么,于你而言,台上台下,位置上位置下,标签有与无,原本的自己是否被湮灭其中?曾经是否,别人让你上了台,你却下了自己人生的舞台?
你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演绎的都与位置和标签息息相关,再也无关自我无关内心。你是否能够做到,你的微笑只为着自己人生的阳光雨露,而无关位置与标签。
换个立场而言,你对待别人,是否依据位置和标签来甄别,从而选择你的态度。还是,你剥去了世俗的眼光,真诚地欣赏或者嫌恶。
是否有这样的时候,因着他的位置和标签,你对着他笑对着他赞美,一转身却换了副嫌恶的模样。或许,也有这样的时候,因着他底层的位置和不良的标签,你忽略了他身上的优良品质,恶语相向、冷漠以待。
05
我们不仅应该真实地面对自己,也应该永远正确地对待真实的别人。为着他自身的闪光而褒奖,为着他自身的丑陋而摇头。
是非对错,褒奖贬斥,永远不因着位置和标签而下定义。无论何时,不指鹿为马,不因皇帝而赞美虚无的“新衣”。
每个人,或卓越或平凡,难免会被人根据屁股下面的位置和身上的标签所定义。这个位置或闪光或黯然,这个标签或褒奖或贬斥。
这只是社会给予的用于辨别和分门别类的标识而已,你永远应该知道自己是谁。是那个为了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坚守的自己?
还是那个内心善良、纯净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位置变化、标签撕扯时,内心真正的自己才会依然在原地,人生才不会轻易地就稀里哗啦崩了盘。
所以,面对挫折,可以难过,可以偶尔颓废,就像小时候考试没拿到理想的分数那般难过,却不该沉浸在失去的位置和标签里难以自拔。
你的喜怒哀乐应该是基于自己而生,而不是别的什么。你走上别人给你的位置,你微笑是因为付出有所获,而不是因为高高在上的骄傲。
你走下别人给你搭建的舞台,你依然是自己人生的唯一主角,依然闪着别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