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菡萏萏的第294篇
7:12-7:34用时22分钟字数1000
在普通朋友看来我是个很理性的人,不怎么会有发脾气,冲动,是一个性格都一直很温和的人。其实对自己了解到一定程度会诧异自己居然是这样的人,因为当自己深陷在那些会影响会扰动自己情绪的事情中的时候就会变得“极其情绪化”,所以,当有人跟我反应我属于性格温和的人的时候我有点不可思议。
近期,渐渐的变化,刚开始是对自己出现的情绪不在排斥,尝试着停下来,等它一会,就好像手拉着自己的宝宝,他腿短走不快,我需要等他一下。随着这种处理方式的日渐成熟,我慢慢的变得有点喜欢和期待那种强烈情绪的出现,不管是开心,难过,焦虑还是沮丧,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如果是积极的情绪我会跟朋友分享,如果是负面的情绪我会腾出时间来就静静的跟这些情绪待在一起,就好像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一样,这些情绪就是小时候的我,就这么陪着它让它流过我的全身,就像昨天晚上,莫名的就是心绞痛,悲伤,眼泪止不住的往外走,当下我并没有去思考事情的原委,只是不断的问自己,how would you feel,以前有一次听过一首歌,里面有句歌词特别当我动容,情绪就像不停像岸边冲过来的海水一样,一浪一浪的,每冲过一浪,我就会问自己一遍,how do you feel ,感受到了悲伤,心绞痛就继续将身体和灵魂就交给这个情绪,反反复复,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睡着的,也许是哭累了。早晨起来也是,不去阻止心里面涌现出来的悲伤,这样的对自己情绪的觉察,接受和主动的创造一个空间给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背后是渴望和需求,这样去重视它,反而变得可控,你会很明确的知道,你现在的反应是因为什么,你想要什么,又是为什么不能满足,这么下来心也变得柔和了。
同时,在体会的过程中,也顺带会同理到这个事情牵涉到的其他人的身上,能够感受到那个人的无助和无奈,不会像之前一样下定义说要么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对方不满足自己的需求,要么就是觉得对方是恶意的,当你不接受自己的情绪的时候真的很容易有这样的误判。现在反到能够同理到对方做决定的考量,能感受到对方的纠结和痛苦的部分。
所以说,如果问题是感情该理性一些还是感性一些,我的答案是,让感性指导理性做决定。感性一定是源于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东西,越渴望的东西越能够影响你的情绪,不管是正向的激励还是方向的悲伤,所以说会有由爱生恨一说。
所以,主线应该由感性主导,然而,事实跟想象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时候就该理性出马,用理性去落实去缩小想要的和现有的之间的差距。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