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又过了几日。一天午后,王雱命人为他准备外出的衣服,丫鬟拿出好几套,他抬眼看看便挥手说:“洗过一两遍,颜色暗了。”待拿出一袭新袍,他还是摇头:“去年缝好没穿的,现在式样太旧,已不能穿。”最后取出前两天自城东最著名的裁缝谢金娘处订做好的新衣,颜色清亮、裁剪新颖、做工经常精致,他这才终于肯穿。然后又叫人取出薰香炉,仔仔细细地为衣服熏香。
庞荻看他样子不像是要进宫,若说访友他态度未免也太过慎重,很是疑惑,最后忍不住问他:“相公意欲何处去?”
他整整熏好的衣袖,施施然回过头来,微笑道:“qing楼。”
庞荻只疑是自己听错,皱眉道:“什么?”
王雱走到她身边,俯身在她耳际悠悠笑道:“qing楼。秦楼楚馆。烟花之地。”
庞荻未嫁之时已隐约听说过他性好冶游,常与名ji饮酒唱和,但没想到他竟如此放肆,公然清楚明白地对她说要去qing楼。
一时怒极,反而无话可说。
他说了一声“我去了”便轻摇折扇朝外走去,仿佛只是去踏青游春一般。
“不许去!”庞荻怒喝道,话音未落两滴泪珠竟夺眶而出。
“呀,娘子如此挂念我么?”王雱忙折转回来,把她搂入怀中,低头轻轻地吻干她的眼泪,却仿若不知她为何伤心一般,“安慰”道:“看来娘子是一刻也离不了我了,既然如此,不如同去?”
同去?庞荻讶异地看着他。同去狎ji?
他那狡黠的帅气坏笑又浮了出来:“阿荻,你可知你的男装打扮俊朗之极哪!”
半个时辰后,换上男装的庞荻与她相公一起出了相府,乘轿前往汴京最大的ji院“浮香楼”。
刚到门口,那徐娘半老的bao母就闻声迎出来,看见王雱两眼顿时几乎笑没了,连声道:
“王公子好呀,怎么长久不来了?想是最近又高升了吧!嫣然想你都想瘦了好些呢……”待走进厅中立即吩咐一个龟奴:“快去请嫣然出来,王公子来了!”随即又转头仍是满面堆笑地看着庞荻问王雱道:“这位是公子的朋友?”
王雱含笑答道:“是我表弟,切不可怠慢了。”
“那是自然!”bao母忙献宝道:“我们新近从杭州请来两个姑娘,姿色尤在嫣然之上,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位公子一定会喜欢。现时她们还在梳妆,两位公子请先上楼坐,待会儿我带她们过来。”
走到楼上,一个盛妆美人疾步迎了出来。只见她身着桃红轻罗丝衣,头上梳着时兴的堕马髻,双目惺忪,似乎刚从梦中醒来。看见王雱,眼波一横,如怨如诉,幽幽道:“听说王公子新娶了夫人,我只道是你早把奴家忘了。”
王雱揽过她腰,笑道:“怎么会呢。啊,这是我表弟庞公子。阿荻,这是艳名满汴京的萧嫣然姑娘。”
萧嫣然闻言向庞荻施礼,庞荻看见王雱对她如此亲热心中老大不快,只点了点头。之所以同意随他来这里是因为王雱告诉她这里的姑娘艳冠京城,“只比你差三分”,但凡女子,听别人拿别的女人容貌与自己作比较总是好奇的,因此很想前来亲眼测之,但临行前王雱又要求她不要轻易喝醋,故现在虽很不舒服,却也不好发作。
那女子显然比庞荻大许多,也不见得非常美,只是笑容妩媚,很有几分动人。“萧嫣然,”庞荻心中冷笑:“原来是笑嫣然之意。”
进到萧嫣然房中小厅内坐下。庞荻第一次来这种烟花场所,不免暗自四处打量,但见这房中布置地倒也十分清雅,陈设之物未必贵重却都很精致,雕花屏风、焚香炉都如大家闺秀常用的,四壁挂着一些书画,庞荻细看之下暗暗吃惊——竟都是出自当今名士之手。
王雱开始对她嘘寒问暖了解近况,她一味嗔道:“你既不来我还有什么乐子?不过是整日昏昏沉沉地睡着罢了。”
“是么?”王雱故作怀疑状:“我可听说你的客人不少呀。”
她懒懒回道:“不过都是些俗人罢了,我见了只当没见。”
王雱哈哈一笑,问:“司马光大人的公子没再来找你了吗?”
“爷呀!”萧嫣然叹道:“他的爹不是被你们罢黜了吗?他现也不知有没有随父离京,就算还在,哪里又有心情来找我?”
王雱又问:“那现在在任的京官们呢?我却不信没有一人来亲姑娘芳泽。”
萧嫣然瞪了他一眼,说:“吕惠卿大人倒是常来,不过也只是饮酒听曲。”边说边倒了杯茶递与王雱。
她提到的这吕惠卿是福建晋江人,时年未足四十岁,博学多才,精明机敏,极富辩才,城府深沉,处事果敢。文学辨慧,时人称其有杨雄、司马相如之才。仁宗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军州事时与吕惠卿相识,论及时弊与革新之事一拍即合,两人堪称志同道合。王安石将之荐于欧阳修,得调入京都。吕惠卿遂事王安石以师礼,如出门下。现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与曾布一起被视作是辅佐王安石的左右手。
王雱接过茶品了一下,似不经意地问:“就他一人?”
“呵,这位大人拜你家宰相所赐,成了大红人,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来喝杯花酒也不须自己花银子,早有外地来谋职的小官候着请他玩乐。”萧嫣然言语间似对这吕惠卿颇为不屑:“要是他高兴了,兴许就会向他们指点一下升官的捷径。”
“哦,什么捷径?”王雱皱眉问。
萧嫣然一愣,忽觉自己失言,便赔笑道:“官场上的事我也不懂的,也听得不是很真切。”
王雱笑叹道:“既是不懂,你又如何知道是捷径?唉,嫣然,我几天没来你就把我当外人了,有话也藏着掩着不说了,我订做的那枝给红颜知己的猫眼金簪现也不知该送谁好。”
“哪里是这么说的,公子!”萧嫣然忙辩白道:“他说的其实也不算什么秘密,不过是拣令尊大人爱听的说与他知道,令尊一悦之下再让他们到皇上面前说变法的好处,皇上龙颜大悦之下就可能会升他们的官了。”
庞荻听了这许久渐渐明白了,原来王雱是在套萧嫣然的话,打听朝中官员的情况,大概他本意是想打听旧党的异议,不想却打听出了自己新党中的弊端污点。
王雱默然不语,隔了片刻才又笑道:“是不是这吕惠卿一来别的旧党京官都被吓跑了?
他们以前不是很爱来你这里发牢骚吗?”
萧嫣然答道:“有几个倒是也还来,不过谈的话又啰唆又了无新意,其实苏子瞻大人那句话早就言尽了他们想说的意思。”
“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王雱把苏轼上书中的名言重述问道。
萧嫣然点头说是。
王雱一笑置之。想想又问:“最近可有苏轼的消息?”
萧嫣然笑道:“那就要问我那两个新来的妹妹了。”
正在此时,门上珠帘一掀,又有两个美人走了进来。
只见此二女轻点朱唇,淡扫蛾眉,身姿窈窕,虽无嫣然之娇媚但气质如芝兰在谷,更显出众。年纪约十八九,穿着一色的衣衫,连容貌都一模一样,原来是对双生女。
二女走过来盈盈施礼。萧嫣然为王雱介绍道:“这便是近日从杭州来的顾凌波与顾凌云姑娘。一母双生,一般人很难分辨。公子可能看出谁为姊谁为妹?”
“如此简单,也值得一问么?”王雱轻摇折扇,悠然而道。
萧嫣然见他如此有把握颇觉奇怪,又看看二女,仍觉异常相似,纵有些微异处却也不足以分辨出孰长孰幼,于是问道:“公子如何认出?”
王雱忽地一笑,说:“姐姐旁边的是妹妹,妹妹旁边的是姐姐喽!”
萧嫣然这才知他有意戏谑,庞荻也忍俊不禁,说:“又玩这一套,从小玩到大仍嫌不足么?”原来这其中有个典故:王雱只有几岁时,曾有客人把一只鹿和一只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献给王安石,恰逢王雱在跟前,客人便问他:“你知不知道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他略想了一会儿,答道:“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从此传为佳话,京城士人皆知。
那二女也相视一笑,各自报出了名字。王雱一指庞荻,说:“你们就坐在她身旁罢。”
妹妹顾凌云依言在庞荻身边坐下,但那姐姐顾凌波却并不过来,她手中抱着把琵琶,拣一个角落坐下,淡淡说:“倘若要小女奏乐助兴,还是离远些好。”
王雱略有些诧异,细看之下觉得此女与众不同,毫无一般ji女脸上惯有的逢迎之色,两姐妹虽容貌近似,神情却全然不同,妹妹一味温和顺从,而这姐姐就要冷傲孤高得多。
他倒也不强要她坐近,只顺势吩咐道:“既是如此,那就请姑娘为我们弹唱一曲吧。”
顾凌波也不应声答话,便开始拨弦调音,弹出一段如珠玉坠盘的乐音后,引喉唱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雱点头道:“这阕《蝶恋花》纤而不靡,秀而不媚,清新流畅宛如天成,看似简单,但其中功力非一般人能及,不知是哪位名士所作?”
顾凌波尚未回答庞荻早已了然:“必定出自苏子瞻笔下。”她父亲一直很欣赏苏轼之才,故此她从小就熟读苏轼诗词歌赋,深谙他各种文风,何况词中有失意之意,符合苏轼当下心境,再则听说顾氏姐妹刚从苏轼被贬去做通判的杭州来,便知很可能是苏轼写下后她们记下传唱的。
顾凌波称是。
“果然是他。”王雱朝庞荻浅浅一笑:“倘若是他那此词就别有深意了。这仁兄,到了如此山清水秀美女如云之地也仍旧诸多抱怨么?”此词貌似笑说失意于佳人之事,实有叹自己满腹报复不得神宗赏识之意。王雱与庞荻自然一听即知。
萧嫣然却不解其中深意,笑说:“若然得不到心仪女子欢心,有怨自然难免。凌波妹妹,这词可是写给你的?”
顾凌波冷笑道:“苏大人何许人也,怎会牵挂我这种微不足道的女子。我也盼着有一日能得到他为我写下如此动人的诗篇,但若他真赋诗填词只为儿女私情,也就不是我景仰的苏大人了。”言罢又转头对王雱道:“山水可怡情但不可解忧,美女可悦目但不可愉心。”
王雱扬袖挥手,道:“管他什么有怨无怨、能否怡情解忧、悦目愉心,既姑娘精于弹唱,改天我也填几阕词请姑娘咏之。”
不想顾凌波却不领情:“多谢公子美意,但小女子生性愚笨,不是任何名士的诗词都能记下。”
她妹妹顾凌云脸色霎时白了,忙不迭朝姐姐使眼色,暗示她出言补救,但凌波置之不理,侧脸向外,看也不看王雱。庞荻转视丈夫,心中暗笑:“呀,这下可碰了个大钉子!”
萧嫣然闻言带笑向王雱解释:“今日不知妈妈抽什么风了,竟然让凌波来伺候。天下多少风流才子,这妮子却独爱苏轼一人。若你是与苏大人政见相若心意相通也就罢了,但偏偏又是苏大人的对头。要这妮子对新党中人笑语相迎简直比登天还难呀!”
王雱却似毫不介意,依然保持着一贯的笑容,问顾凌波道:“苏子瞻有何好处竟让姑娘如此倾慕?”
顾凌波道:“我只见过他一面,他对我并无任何恩惠,但世人都知他不仅才华盖世,更是位清廉爱民的好官。他出任杭州通判以来,爱民如子,断案有道,杭州之人莫不叹服。”
王雱再问:“他却是如何爱民如子、断案有道的,姑娘可否举例说明?”
顾凌波冷笑一声,道:“公子可是不信么?好,我便说上一桩:某日有一位绫绢商人上堂起诉,状告一个制扇工匠,说是欠他两万绫绢钱迟迟不还。苏大人派公差传唤制扇人至公堂受审。制扇人跪禀道:‘我家世代以制扇为业,前不久父亲死了,今年开春以来,杭州地面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账,绝非故意拖欠不还。’苏大人听后觉得其情可悯,略一思索后对卖扇人说:‘去把你的扇子取来,我帮你卖出去。’”
萧嫣然听到这里奇道:“苏大人自己出面帮他卖?这倒也是,若他出头,谁敢不给他面子呢?”
王雱摇头微笑说:“他不须出头兜售,动动手脚即可。”
顾凌波美目朝他一瞪,续道:“那人忙回家把扇子抱来,苏大人在其中挑选了二十把白团夹绢扇,提笔在扇面上或以行草书题字,或画枯木竹石。完后然后交给制扇人说:‘拿到衙门口外面去卖,每把一千钱,换了钱立刻还人家。’制扇人接过扇子叩头谢恩,刚出府门就被路人围住,你争我抢,二十把扇子很快卖光。卖得的钱正好够还账。苏大人此举深得民心,杭州人争相传诵,都说苏大人之德才天下少有。”
庞荻本就很敬重苏轼,听了顾女之言也不禁暗暗赞叹,对其好感益增。对王雱道:“这才是为官之道。”
王雱却并不赞同,侧身向庞荻附耳笑道:“娘子说错了,这只是为地方官之道。”
然后转而向顾凌波正色道:“姑娘既如此倾心于苏子瞻,不如我请父亲做媒,把你许与他罢。”
顾凌波闻之不喜反怒,愤然直斥:“苏大人对亡妻王弗及续娶的王闰之夫人情深义重,小女子岂敢妄存取代之心。何况小女子并非倾慕他之人,而是为他的人品、道德与节操所折服。他身怀旷世之才,心存国家社稷,德泽荫下万民,虽不得圣上赏识,但不自怨自艾,处逆境而不怨天尤人,乐观豁达,随遇而安,心胸宽广,几乎已达圣人境界。反观当今得势者,往往有机心、性阴骘,得势便猖狂,只想加官晋爵,不顾民生怨怼,每每欺上瞒下混淆圣听。更可恨的,是听不得反对之声,难以服众,便大肆伐除异己。且此种人多寡情,虽有家室却仍爱流连于qing楼,言多轻佻ltiao无状,却不知他如何能护妻儿、治家国,知情识爱?”
她后面这几句显然矛头直指王雱,萧嫣然与顾凌云均吓得不轻,瞠目结舌,一个字也吐不出,更别提打圆场了。王雱心中确有几分忿怒,眉头微颦,正欲开口驳斥,却听庞荻朗声应对道:“姐姐休要一概而论。在你说的得势之人中自有人腹有才华,胸怀韬略,通世理,性聪颖,胆大敢言,刚勇直谏。他之所以倡导变法非为个人私欲,那是他的理想,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华彩篇章。那些反对者犹如拦在他通往理想的光明之地的荆棘,是呀,他采取了激烈的手段,决定斩除荆棘而不是慢慢梳理,可那是他如同稚子般的急迫心情所致。他就像个孩子,认定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虽然路不一定选得很对,但总是为着光明锲而不舍。这种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之人自有人爱。另外,子非他,焉知他不懂护家爱妻,知情识趣?”
顾凌波诘道:“既知他所选的路不一定对,何不从旁劝导而一任他误走下去?”
庞荻叹道:“有些路不走到底难辨对错,何况我们爱的是他一贯的坚持和他经历的夸父追日般的疼痛。”
顾凌波不再反驳,久久凝视庞荻,忽然走过来鞠身一拜,道:“适才不知夫人真意,多有得罪。”
庞荻心知她已从自己的话中猜到她的身份,于是也不掩饰,双手扶起她,道:“脱口而出之言未及细想,请勿见怪。”
其余两女这才知庞荻是女扮男装,而且是王雱的妻子,不由得面面相觑,心想:“带着夫人逛青楼,如此惊世骇俗之事也只有王雱能做出来。”
王雱与庞荻同乘一轿回府。其间庞荻问道:“你平时与人争辩反应激烈,受不得半点气,那顾凌波如此说你你却为何并不发一声?”
王雱笑答:“本来想驳,岂料娘子急着护我。再一细想,又觉一个女子懂得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是因爱而私自己仰慕之人,与朝臣辩论有本质之别。须知女子的真情是最值得珍视的东西,无论她说出多么刺耳的话,只要是为爱而言,都是可以原谅的。”后思及顾凌波言行,又对妻子道:“凌波此人清高桀骜、率真敢言,惜不知变通,为人过直则易折,她若一生只处于杭州倒也罢了,但这京师看似盛世繁华歌舞升平,却处处暗含刀光剑影损人利箭,如若一直这样下去定会惹祸上身。”
庞荻不语,心中却想:“你看别人倒是很清楚,却没过你自己也是这样的么?”
又过片刻,王雱忽故作严肃地对庞荻道:“小生有一事想请示娘子。”
庞荻见他这般慎重,奇道:“何事?”
“我可以吻你么?”
“呀呸!”庞荻方知原来他是在调笑,立刻双手捂脸向一边躲去。
王雱这才大笑开来,一边捉她一边逗她道:“刚才那么激动地表白爱我之心,怎的现在又如此扭捏了?”
“呵,哪有!”
“不妨让我告诉你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