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和流程导图的作用
1. 横向拓展:让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1)对知识进行横向拓展,把不同的点以列表、图像、分支的形式呈现;
(2)通过视觉表征的方式,刺激大脑的图像化思考(直升机视野);
(3)扩大眼睛的作用,让知识立体化,让整体结构通过眼睛传输到大脑,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感知和效能。
包括3方面
1)知识场景的可视化
在与场景互动中,记住关键的要素。
2)知识关系的可视化
揭示不同的信息、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在碎片化的知识中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以整体的视角理解和掌握知识。
文字语言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视觉语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视觉语言可以在一个完整的逻辑之上,把碎片组合起来,表达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大脑更好地把复杂的信息加工和记忆,利于大脑的理解和存储。
你理解和记忆速度有多快,学习知识的效果就有多好。
3)学习过程的可视化
采用动图、视频等方式了解知识的原理。比如火箭发动机燃烧推力的产生等。
2. 利于把握本质,帮助记忆:把注意力指向实质与最关键的信息,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读一本书,先画出以下三张图:
1)概念图:把主题、用途等要素图形化,突出书的理论和观点。
2)结构图:把书的不同板块分类,形成一个简明的层次结构,揭示目录、大章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针对性阅读。
3)因果图:观点的前因后果,论据和推理逻辑之间的关系,提供独立思考的窗口。让学习拥有了一种富有广度和深度的宏观视野。
3. 画“学习流程”,也参与了“认知加工”的过程,帮助你在理解知识时更加轻松与可控。
1)轻松:纸上展现了知识的框架和主要知识点,节省思考的精力。
2)可控:能把握学习的时间,知道当下处于哪个环节、何时达到目的。
二、大脑学习知识流程,分为4步:
1. 短时记忆
构建一个系统:主题系统、分析系统。
把主题汇总出来,在大脑中新城一个短时记忆,产生聚焦的作用。
短时记忆能创造一个焦点、指明一个方向,以便于我们采取行动。
2. 心理表象
将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抽象概念。
特点:1)精炼的语言表达,文字易于理解;2)文字表达可以图像化,更生动,产生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绘制示意图、趋势图等)。
3. 双重编码
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互相独立的信息加工系统:1)以文字语言为基础(语言意义);2)以表象语言为基础(图像意义)。
对信息进行语言和图像加工,把文字和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实现双重编码,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然后,形成持久的长时记忆。
4. 长时记忆
激活大脑的双系统同步编码,信息被大脑转移到长时记忆。
可视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输入),也有利于教(输出)。
三、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解决以下5个问题
1. 快速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2. 掌握理解和分析知识的方法——为大脑创造了一条可视化的路径。
3. 建立独立思考问题的框架——思维导图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重新组织了知识,提供一个系统化思考问题的框架。
4. 形成高质量的学习笔记——组织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完成了高质量的学习笔记。
5. 为知识输出做好准备——思维导图是以教代学的必要必要工具,为知识画一张整体构建,能更好地向别人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