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正喝着茶,一年级小豆丁传来朗朗读书声。
我们忍着笑,问他为何这么有感触,他兴奋地说,这个地方我去过呀!
是呀,就在不久前,我们绕道江西瑞金,实实在在给狼崽地上了一堂红色教育课。
一口红井、一片旧址、一草一木,诠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
踏入红井景区,没有喧嚣的红歌,没有红色的布景。
只有一座座静寂的旧址,白墙青瓦木窗,像一个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平静地诉说革命的前世今生。
毛主席来沙洲坝之前,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喝的是池塘水。
1931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毛主席就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
得知村民吃水难,他带人为乡亲们打了这口井。
敌人白天填,群众晚上挖,一口水井,更是一方民心。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想填掉这口井。
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反复多次,沙洲坝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
1950年,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命名“红井”,同时在井旁立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表崇敬和思念。
在农村长大,“没水吃”的窘迫从小就感同身受。
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存水的大缸,煮饭菜用的是井水,要到隔壁生产队去挑。
每隔几天,父亲都要专门抽上半天,往返两三里路,来回走上十几趟,把水缸装满。
洗菜、洗衣服什么的自然使用池塘水。那时畅快地洗个澡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
当时都是浅水井,井水也不是源源不断,因此要和邻居商量轮流挑水,井才不会干涸。
井口常年敞开着,树叶灰尘都能进去,因此每年要把水全部放干,洗上好几次,我们叫“淘井”。
山村的水井冬暖夏凉,清冽甘甜,更是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特别淘气,一次冬天,雪刚停,我独自在井边玩耍,一不小心就滑进去了。还好棉衣厚,一直浮着,等到被人发现捞上来已经只剩半条命。
时隔多年,去井边的缘由我还记得很清楚,就是去试试冬天的井水是不是温的。经鉴定,确实很温暖。
自此以后,母亲总是梦见我不是洗猪草掉进池塘了,就是一头栽进井里了。
多次惊醒后,我被屡屡告诫离水远一点。所以,我至今还是旱鸭子!
为有源头活水来,父亲打的那口井,井水淌过了多少个春秋……
后来条件好些了,父亲在就家门口十米远处打了一口井,他说那里地势低,“百川汇入海”,地下水应该很丰富。
果然,才挖了一米多深,井水就突突地冒个不停,两平方左右的水井,出水点有十几个,父亲开怀大笑:“一口上好的流水井!”
父亲把井边的台阶修好,留了个活水口,井水涨满之后溢出来,缓缓流淌,冬暖夏凉,清冽无比,不用煮开,也不用泡茶,我就喝着这甜甜的井水长大……
有趣的是,因为出水快,淘井速度要非常快。只见几个男将(女生是不能参与的)手脚不歇往外大桶倒水,然后用稻草卷成草把用力刷洗井壁,冲洗一遍撒上石灰消毒。
再后来,家里又请人打了一口6米深的井,安装了自来水,只是却再也没有父亲挖的那口井的水质甘甜。
观红色景区,讲革命故事。只是,我们这辈尚且只能通过图文简单意会,我们的后辈能体会的就更少了。
即便如此,也希望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