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章枯燥无味,估计没有人愿意阅读。
写作者不希望陷入枯燥,但有时候又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心里想的和写出来的不一致,落到纸面上的内容要么单薄,要么单调。
1、写作枯燥的问题
比如:内容很单一,动词紧挨着名词,副词紧挨着动词,整页整篇都是僵化的雷同的句子。
我自己就遇到过,最开始写听书稿的时候,开头亮明观点后,后面围绕着这个观点翻来覆去的说,像是解释,又像是凑字数,读起来不生动。
当时的应对策略是去找优秀的稿件对标,拆解学习,了解了看似随意的口语化表达的方式,感受到了生动化描述的魅力,慢慢的也学到了一些方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样本可以对照,所以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
2、逐字逐句模仿
这就不得不提《成为作家》一书中提到的对抗单调的方法。
为了惟妙惟肖的模仿作品,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
(1)选一位作家,挑选标准就是他的风格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2)选择其作品中的某个段落,假设第一个句子有十二个字,那么你也写一个十二个字的句子。
(3)假设他的开头是两个词,第三个词是一个两个字的名词,第四个一个四个字的形容词。那么你也写一个句子,每个词的字数和作者用的每个词的字数完全对应,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
(4)通过努力学会分析一个句子的不同组成部分,并且能够自己写出一个类似的句子。为了用到合适的词,可以购买一本同义词词典。
这时候会发现,头脑中的某一部分似乎觉醒了,对句子结构和词语变得敏感了。
3、训练练习
看到这个方法时,我想起来,上初二时语文老师让做过类似的训练。
当时讲的课文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有一个段落描写了下暴雨前天气异常炎热的情景,通篇没有说一个热字,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热的难受。
老师让写同样的一段话表现热,乍一听觉得这还不简单么,但是一下笔,发现写不出来。
现在找到一小段原文,如下: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用以上的方法训练一下,尝试着模仿写作,如下:
路边的柳树像蔫了似的,叶子罩着层灰尘在树上缩成卷;柳枝一晃也懒得晃,垂头丧气的低沉着。公路上半个水滴都没有,干巴巴地晃着白光。大道上尘土不停飞扬,跟空中的灰气联在一起,形成大片狠毒的沙尘阵,烙着路人的脸。
写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词语不容易找到同义词,或者不好模仿表达。那就可以把作者的表达记下来,融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希望这个方法也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