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子沐 一花甲老叟,自在的生命探索者,愿为复兴华夏文明添砖加瓦
【观自在菩萨】
前面说了《心经》的精华就全在这第一段四句话中,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就是“观”,观什么?“自在菩萨”又是指什么?
憨山大师《通议》:「其用心下手。只如楞严经所说。观音耳根圆通。旋倒闻机。返闻自性。一则观门。最好用心。若于日用见闻处。果能返观自性。则不随外境流转。如此念念返流。则念念是归真之路。如此用心。若习气不除。触发现行。定不得力。此全在违现业一著。为最上行也。」
耳根是什么?耳就好比是电脑中的输入单元,输入单元链接到处理中心去,这处理中心就是根,所以耳根就是指你的大脑中枢。人体的输入单元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触,链接了大脑中的六个记忆中枢,色、声、香、味、触、法这六识。眼对应的色,就是视觉;耳对应的是声,就是听觉;鼻对应的是香,就是嗅觉;舌对应的是味,就是味觉;身体对应的是触,就是触觉;意对应的是法,就是大脑神经链接的路径。这六识相当于我们人体大脑的记忆及处理中枢。观音二字,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这两个功能都是人体最主要记忆单元。
自在菩萨就是自己、自性,自己的情绪、思维、念头,上文的那个“机”,习气、现行、现业说的都是你当下的思维、念头、情绪。反流和归真就是我们后面要谈的重点。
观是指内观,观的是自己,关注自己在每时每刻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每天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外界的干扰,不随外境而分心,这就是修行的真道。如果你的大脑不清除干净,犹存有过去不好的记忆,就会影响到你当下的绝顶和行为,这样就得不到好处了,这关键就看你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思维,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
所以,“观”是反观,不是旁观,也不是邪观,是正观。“观”而不语,是静静地观,往内观,“观”不是想,不要用脑去思考,去幻想,而是专注。专注在自己的情绪反应上,为何?因为,情绪是不存在记忆中的,它是当下的产物,这就是正观。
如何才能关注在自己的情绪反应上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你自己“我现在的情绪如何?是高兴?快乐?难过?伤心?还是不哀也不乐?”,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慢慢就会把注意力拉回到你自己的内在情绪上,一旦这条神经链接路径用多了,这路径就会变粗,最后变成习惯,再形成自然反应,那就大功告成了。
下面谈“行”,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