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讲座前郝老师带我们回顾了上一讲:思考发生的机制、思考成功的四要素。
思考成功的四要素:
环境中的信息
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
长期记忆过程性知识
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
环境的启示:听一堂课深入教室去听与观看录像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要有田野精神,进入现场。
二、如何像专家一样思考?(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练习)
1.专家是如何思考的?
2.专家为什么会如此思考?
3.如何才能像专家一样思考?
专家是创造知识,新手是验证知识
专家先给问题定性
看到一个问题不是直接就上手,提方法,而是对问题先进行分析,记忆中准确获取信息,相似领域迁移能力强。
启示:对于一个问题定性非常重要,在我们如此教学中不要发生一个问题就盲目职责批评学生,先思考这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比如学生学不会一个知识,是态度问题、认知问题还是习惯问题呢?
专家理解问题深层结构,例如文本解读,能跳过表面故事情节,找到《西游记》成为经典的内在核心—(反映出根本性、与人类命运有关的道理)
启示:教师如何能够实现专业发展呢?首先是接受召唤,愿意接受困难,例如加入新网师,就是受召唤—上路。
其次要遭遇考验和磨难,啃读的专业书籍都是有坡度的书,不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遇到挫折要去寻求高人帮助,不然挫折依旧是挫折,克服苦难内化,最终实现自我。
关于深层结构的现实启发:
理论的研究很重要,在新课标发布的背景下,先不忙着想怎么教,先把“大任务“大概念”“任务群”搞清楚,再去谈论方法。
启示:研读一些经典书籍,理解核心概念,对于专业型教师非常重要。
一万小时定律,十年定律!
启示:语文教师要大量储存学科知识,例如写作、语言学、古代汉语……还有教学法的知识,组织班会、活动的过程性知识。
启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学习新知识,反之知道的阅少就困难。
有经验不等于有练习,教学不要只是机械的重复,什么叫刻意练习?
1.有明确的目标
2.长期专注
3.及时反馈
4.走出“舒适区”走进“学习区”
启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为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是说天天上课就会提高,我们还需要阅专业阅读、写教学日志、专业交往。
从刻意练习的角度阐述为什么写作写得多,却提升不大呢?
启示:要给写作确定明确的目标,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是要提高标题的能力还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提高专注的能力,需要大量收集、专注阅读、专注写作。
寻求指导。
要突破舒适区,去有意识的尝试,例如尝试怎样写清楚一个观点。
有的老师工作时间长,却没有成为专家型教师是因为缺乏研究,不是以研究的方式在工作,因此在问我们的教学中重注研究。
一个老师应该掌握哪些哪些渊博的知识呢?
在教育中要倡导教师要像数学家一样教数学,像物理学家教物理。
经典的书,形成教育根本能力。
经典书籍意味着这本书构成了你思考教育教学的原点和高度。
经典书籍是老师理解世界、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
那如何去啃读经典呢?
专业阅读,读经典书就要用专业的方法,啃读的五个层次。
一、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重点的概念和关键的句子段落。
二、在页眉页脚空白处写下疑惑,随想,用简短的话概括中心思想—批注。
三、读完一章不断提炼核心观点和内在思路逻辑结构,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四、针对文本核心概念和关键内容,向他人咨询、讨论、交流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五、阅读完一篇文章,能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