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有个惯性就是先拟定标题,可是我暂时还没想好标题是啥,晚点再定,随心而走。
DISC讲师认证A6也是在上海开班,已经过去了将近100天的时间。很惭愧的是,我到现在都没有写A6的复盘文。上完A6的当下内心激动万分,好想与所有人分享当时的感受与收获,甚至还去开了一个服务号,想有点仪式感地把服务号的第一篇文章送给DISC社群。BUT,内心对于完美的渴求,想全部记录下来,潜意识里觉得很难,就不会把时间给到这件事,于是越拖越久,越拖越不想写,最后也就闲置在那了。这里就想到猫叔在《一年顶十年》里的一句话:“除了少数必须花很多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情外,对于一般的事情,真没必要给自己留太多时间,完全可以把截止时间提前,甚至大大提前。”
虽然已经离既定日期晚了一天,但只要开始都是好的。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趁着记忆尚清晰,感悟尚深刻的时候来个小复盘。
与A6期当学员不同,这期我选择了担任助推。我第一次听到助推这个词是在DISC社群,后来知道有本书就叫《助推》。在我尚未经历过助推之前,就觉得助推是我背后站着一个人,她会在我迷茫在我不安在我否定自己的时候察觉到了那样的我,给我肯定给我指引,给我作出最佳选择的力量。小芳姐就是我当此次助推后的一个人儿。内心纠结过挣扎过,从小成长的环境影响了我让我遇到选择有点优柔寡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后来小芳姐说可以去试试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前期的运营:
榜样分享+10节基础课+四大系统+开营仪式+6天导师线上基础课(双学委设置),这样的安排为后面两天的面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最后的线上基础课以及前面的打call环节。所有的学委拉了一个群,学委又与自己对接的导师拉了一个群方便沟通。我也算经常做学委的人儿了,第一次做学委是在封面人物训练营的时候,刘峰峰少作为主讲老师。但是看了前段时间的学委们打call流程和形式,觉得自己在担任学委方面又有了提升的空间。
比如在前期准备时可以把自己的照片二维码个人介绍等信息提前给到分享嘉宾;两个学委打配合做组合,一个提炼关键词一个放ppt。打call软文、调查问卷、图片、视频、推文、海报、红包、表情包都是很好的吸引大家眼球、增强社群活跃度的方式。从中午12点开始热场,下午2-3点可以继续打call,晚上7点就进入了倒计时,可以隔断时间就在群里播报下今晚8点的课程弹幕。
课程中间学委充当了陪伴者、提炼者、引导者的角色,根据现场分享情况及时引导互动,同时维护课堂纪律。
课程结束后引导大家写下几点收获,语音的整理导出及ppt资料的发送等收尾工作。
另外不要等着别人做,而是想想自己作为学委能做些什么。
以上都是通过这次观察和实践,对学委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有意识地去提升,我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9月27日晚建成各个小组群,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助推小天使,这样的设置非常好。A6的时候就很单纯的理解为当助推有事的时候,小天使可以帮忙。但这次真正当上助推后,才发现小天使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可以看到我所在的那个小组的助推(吉祥物)是怎么运作的,可以取其精华。这样,我的助推小天使(菲菲)也可以取精华剔糟粕,这也是为啥会有助推小天使这一设置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了。
9月28日开始进行组内小伙伴们之间的破冰,从真诚的自我介绍开始。我开始结合之前线上训练营运营的小经验,把所有的资料归档到石墨文档及百度网盘,确保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9.28-10.1期间内心是有卡点的,看着沉默的群有点苦恼,然后又去翻了翻组员的测评报告,一看更觉==(此处省略n字)。觉得自己本身就不是能够带动气氛的类型,后来就开始察觉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么嗨的,在需要气氛的时候调整下自己的风格。
10.1下午带着我家大宝(小劳力)去了会场,改变了我对他一贯的看法:内向、胆小。一到会场就霸占舞台~之后在Kiki的引导下,都会打气球了,他做了好多爱心气球。他也在帮我们做这些事的过程中获得了他的成就感,觉得很满足很自豪。大家一起努力做成一件事的感觉真好。海峰老师还特地来给我们开了个会,大家一起手挽着旁边两人的手臂围成一个圈,以前只在照片中看到过,这次现场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更有仪式感,也更加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信任,尤其是最后我们几个人手叠在一起高喊一句加油,我们目标一致:做好A8,让大家收获满满的知识与丰富的体验。我们每个助推都坐了遍自己组员的位子,就是确保视角都是ok的。晚上还每人写了一封私房信给到组内学员,进一步破冰。(这点以后还可以做得更加细致一点,也可以再换种形式)。也是在这一天见到了自己组的一位学员:王飞 飞院长~很亲切。
10.2特别激动,一天都处于神经紧绷状态,毕竟是做助推的第一天~我见到了我的所有组员-海滨、梁拉、飞哥、希龙、靳盼。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中午的时候与菲菲那组一起约了一个饭,大家在饭桌上是轻松自在的,都属于愿意向他人打开自己的,所以整场饭吃得相当愉快。下午的团队演练是A6未曾有的,激烈的讨论更加增进了彼此的关系,遇到答案不一致的时候,大家都会挨个说出自己的想法,直至被说服。晚上小组一边吃饭一边复盘,这里也有个思考,以后可以换个发言顺序,让不爱表达的人先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许会有更多新的点子,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方内在的势能。
10.3A8面授课的最后一天对于助推来说犹如开了场运动会~也体会到我的助推猫猫当时的不容易。海峰老师实在送了太多东西了,就连复训生都满载而归。中午导师入组也是A6没有的设置,这样的设置真的超级棒,唯一让我们觉得有点遗憾的是中午的饭店的选择,是有点喧闹的场所。这样有效沟通的水平就会有所降低。下午的四大系统结束后助推展示+任博老师加餐+助推跳舞(Again),两个第yi次(会被封吗?):第一次在舞台上(人前)去表达,还是在Nana后面,特别紧张,我好似被猫猫传染一样,泪洒舞台,哈哈。10月2日的开场舞是我第一次在舞台上跳舞。所以没啥不可能,常常对自己说:我可以。
两天就这么结束了,对我来说是一次体验,一次新的尝试,很享受其中的过程,也算是交了份我的答卷(就用这个名字作为标题把~)。收拾好东西离开会场的时候,不舍是真的,但我们还是会再见的。
这次做助推的几大认知:
1.不因为一两个行为就给他人贴标签、下结论。DISC并不是贴标签,而是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用他们接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2.熟练掌握PPT技能很重要,不知道啥时候能用上。比如简单的模版更换,团长张英耐心地在上班时间用腾讯会议给我演示如何操作。再比如潘洋大神用PPT给我们社群大部分人做的节日头像以及面授课第一天第一堂PPT尺寸大小的改变(为更好的展示)。更何况作为讲师,不会熟练运用PPT功能会有点可惜。
3.有时候不是不会,而是没意识。海峰老师提到了学习路上的四个阶段:
无能力无意识:在这个阶段,不仅不会做,也没尝试去做,你甚至不知道它。
无能力有意识:已经在学习的路上了,但很清楚自己做得不够好,但也是学习做多的时候。
有能力有意识:这个阶段已经很厉害了,但还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注意力。
有能力下意识:当你可以不假思索做某项技能的时候,说明你的潜意识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能。
我未曾有过线下组织活动的经验,所以这次当助推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好在有一群厉害的班团会及时指出。现在想想,我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不那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会更好,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创意可以将事做好同时当事人还更加开心?没有哪件事可以一下子做得非常完美,但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与复盘中更加完善。
4.经验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在最后一天做助推复盘的时候,团长张英说她因为她从A班开始就一直参与到班团的运营中,自己经常会陷入到一种类似知识的诅咒中去,现在一想,我又何尝不是呢?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会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环境等都各不相同,我们知道的别人不一定会知道,就算知道,真的和我对这件事的理解一样吗?不一定。那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呢?需要更为具象的说明能够有助于一步一步破除。
5.示范的作用大于说服,想让小伙伴做到一件事之前你是否自己有做到?这不,在跟组员说复盘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先去复个盘?不管是在社群运营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都十分大。
6.贫穷的思维里装满了计较与抱怨,而富有的思维里装满了付出与感恩。增强自己给的能力而不是要的习惯,永远增加对方内心的选择与力量。这次担任助推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辛勤的付出,更多的是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收获。
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进入一个优秀的圈子,你怎么好意思就平凡地看着别人一步一步变得更加优秀?
8.越融入越收获。本来这次只想以复训生的身份参与A8的,但等我第一天助推结束后,开始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复训生,那我的思考和收获不会这么多,因为作为复训生的我很难会有意识到我可以去看看这个活动是怎么组织的,积极性是如何激发的。也不会有那么多与新生链接、近一步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儿的机会。所以这一次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越融入越收获。
9.注意力是生产力。注意力在哪,就会在哪有产出。A6的时候并没有将目光放在运营,而是放在了学习,关注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呈现和输出一堂课。这次倒是更集中在了如何与组员相处,更好地帮助到他们,让他们减少对别的干扰。
10.每一次尝试都是在突破原有的自己,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当一次一次超越就有的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内心越来越强大了,我们都是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强or not。最后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由内部向外开启向外开启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未你开门。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9.20金秋会上和张英Cain聊的时候跟我说的。在这次A8班上,我听昕彤说过,听任博老师提过。又一次论证了心理学里的一句话:我们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自己好了,其他都好了。冯骥才也说过:人的力量主要还是要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别人给你的力量不太能持久。猫叔的《一年顶十年》封底写着: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么关键的话为何不去践行呢?但更重要的是持续践行,曾国藩一生写了2000万字,而且是用毛笔书写的,还是在他患有眼疾期间。学习一段时间不厉害,持续学习不断输出才厉害。
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1.我的运营动作速度还是不够快,有时候等做完才发现意义已经不大,错过了最佳时间点。
2.在活动组织进程中,都需要做到及时反馈,我不说你不问,事情你越拖越久。想到了就及时去做及时去反馈。
3.需要更有决策力一点,就是该D的时候还是要D起来~
4.魔鬼存在于细节中,更加耐心细致一点,同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接下来的翻转课堂一起加油!
最后放张图
不是证让你变得有价值,而是你让证变得有价值,我们都一起将这句话变成事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