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2025第五篇读后感

                《你不是糟糕的父母》

      看到这个书名,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的有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打电话给好朋友,诉说着心里的苦楚,眼泪也不自觉地落下来。现在还能记得是因为大女儿的事。那时的我感觉很无助,感觉自己就是糟糕的母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自己孩子身上却那么的无能为力。我没有关注自己累了,没有关怀自己,接纳这不好的情绪,一味地给胸口扎箭,很痛!那种崩溃,抓狂,让人窒息。

        回到现实中,回忆现在二宝的养育,自己多了份成熟,心境平静了很多,多年学习的成果慢慢刻在骨子里。我学会了接纳,不抱怨,不否定自己,多关怀自己。正好阅读这本书,它可以带我走得更深更远。

      刚阅读时,觉得不怎么好理解,应该是翻译的原因,觉得词语连贯性自己衔接不上。不过可以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不是在说大道理,而是在和我对话一样,语言亲切。

        全书前言➕九章。

        前言主要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以及为什么要写“自我关怀”。

        一二章是作者假想的一个故事,在多种可能糟糕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用一二三支箭去隐喻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混乱场面,痛苦之箭,否定之箭。随之带来的负反应——如何崩溃的。

        第三章引出“自我关怀”,分辨哪些不是自我关怀,哪些是自我关怀,及自我关怀的益处。

        第四章到第七章具体分析自我关怀的起始,具体的做法:共情,好奇,仁爱。

        第八章是如何关怀孩子。

        第九章结论。

        接下来我来分享下我从这本书了解的重点。

        你觉得自己是糟糕的父母吗?你把做过的选择,遇到的状况都算作自己的过错。你责怪自己的习惯和行动。有时你会过界。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很失败。我们告诉别人我们很失败。我们和那些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失败的人混在一起。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糟糕透顶!我们生来喜欢关联,比较,小题大做。我们成长的世界并不完美。我们的育儿生活是混乱的。我们要崩溃了,我们想战斗,逃跑,冻结,抓狂,讨好,修复。

      你迷路了,你糟透了!

      你迷路了,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迷路的时候,坚持住,你能解决问题。

      混乱状况不是指事情变得糟糕,它本身就是生活的常态。为了不被海浪击倒,我们要修炼出随时能够掉头重来的技能,那便是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并非嬉皮士的幻想,并非自怨自艾,并非自我放纵,并非摆脱困境,并非自尊,并非自我提升。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照顾自己,善待自己上。

      自我关怀不仅仅是让自己摆脱困境,更是一个极其强大的赋能练习,能帮助你冷静下来,清晰地思考,从而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更具创造力和信心。

        自我关怀始于注意。生活就像马戏团,很难让我们获得注意力。究竟该如何获得注意力呢?

1.停止你手头正在做的所有事情。

2.调整呼吸。

3.观察。

4.勇往直前。

      那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此时此刻发生的任何事情,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身体感知。

      注意力通常只是观念上的细微变化,但它能完全改变你与当下事物的联系,以及你处理事物的能力。

      为什么产生共鸣和心有灵犀会那么难呢?

空调效应,自由放养的孩子越来越少,碎嘴的育儿专家,“幸福运动”,愚蠢的社交媒体。

      共情才是孤立的解药。

        与共同的人性互通,与可靠的成年人互动,感受当下。远离胡说八道,内心想“不”,可以直接说“不”。

      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对自己的界限保持高度警惕,出现困难的事情不是你的错。找到组织,加入不同的组织,不责备自己。

        共情是孤立的解药,如果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这就是你该做的事!

        好奇是臆断的解药。好奇心让我们回到当下,能提升智力和幸福感,建立更牢固的人际关系,产生更崇高的生命意义感。它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摆脱爬虫脑的本能反应,激活我们的前额叶皮质,帮助我们冷静下来,更清晰,更有创造力的思考。它是对发生的任何事情的一种内在的,善意的反应。

      如何保持好奇心?

1.注意。

2.让注意力更加深入。(你在做什么?你感觉如何?你在想什么?你从自己的身体上注意到了什么?)

3.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找出对其他人有帮助的东西,尝试一下,寻求帮助。)

4.对你正在挣扎的困境和你所处的环境感到好奇。

5.对你的孩子感到好奇。

      好奇心是判断的对立面,当你不知所措或感到困惑时,它是让你冷静下来并恢复理智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善待自己?

      善意的自我对话。保持注意,不要因为你注意到的任何事情而自责,羞耻或内疚。试着用一种友善的方式与自己交谈,学会善意地和自己对话,就像学会一门新的语言。给自己讲个善意的故事,一心一用或一心少用。设立界限。

      仁爱是蔑视的解毒剂,无论怎样,你永远,永远值得被善待。

      如何关怀孩子呢?

      首先只需要简单明了,好言好语地沟通。先停止正在做的事情,注意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接受孩子当前的处境,和孩子建立共情,陈述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别跟孩子说“没事的”,要让孩子知道,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产生好奇。提问时,别期待会得到一个特定的回答,不要凶巴巴或阴阳怪气地提问。孩子也不一定会搭理你,用你的仁爱消灭负面情绪。

      你的工作不是让孩子的情绪变好,而是察觉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及时给予关怀。

      自我关怀是一项练习,你练习的越多,运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以上重点部分回顾以后,我觉得自己不是糟糕的母亲,很庆幸我肯定了自己。对于一些自我关怀的方式,有些我还做的不够。注意力这块,有时候带着情绪很难做到,需要练习。共情这块,和以前比,多了些可能性的思考,不会钻入死胡同。好奇这块,一直都是自己的专长,但是以前运用的不恰当,被当成了多疑,也没有方式方法。现在理解了好奇的真正意义,自己需要怎样去保持好奇,怎样通过好奇去解决问题。

      仁爱,以前的我过于严厉,仁爱在表达上和行为上过于含蓄。现在可以理解这层意思,但变换角色还需要练习。不过知道了不仅对孩子要仁爱,更要对自己仁爱。

      关怀,我学到了以什么样的方式问话。对自我关怀不是为了让我们感觉更良好,而是因为我们感觉很糟糕才需要这么做。对孩子的所有关怀都不是为了让他们好起来,而是察觉孩子的负面情绪,并怀着仁爱之心和好奇之心与他们共情。这个观念的改变确实让我领悟不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