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真的不能断更,一断更就没了日更的动力了,已经一周没有更文了,想想都坚持100多天了还是要坚持下去的。最近忙得更没有时间好好读书了,《怎样调研》这本书看完第一章都好久没翻开了,今天早早地起床开车到单位,时间还早,赶紧把第一章内容再阅读一遍,然后大概梳理一下主要内容。
第一讲:调研的理由
1.毛泽东的三大志愿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谋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事项,也反思着几年来工作的失误及教训。有一天闲暇时,毛泽东与卫士张仙朋散步聊天,谈到了自己的志愿。
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们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毛泽东的三大志愿中前两个志愿都是要亲自下去搞调查研究,把中国的一些大事情摸清搞透办好。
他的第一大志愿是要对农业、工作、商业进行调查研究,不是一般地听听汇报、看看材料的调研,而是要把自己下放到地方搞蹲点调研和到基层走访调研。这样做的原因是前几年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导致脱离中国国情搞"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决策失误,毛泽东也深陷其中。此时他已经认识到,若没有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仅靠感觉和热情作决策定政策,实际效果极可能适得其反。毛泽东也坦率地承认,自己对工业和商业不熟悉,新中国成立后又忽略了对农村的调查研究,因此一定要把这些调研的欠账补上,否则还会犯大错误。
他的第二大志愿是对地质、矿产、历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重点是要搞大江大河以及江河两岸的区域调研。具体来说,毛泽东在这方面要进行三个领域和区域的调研:
(1)地质、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的调研。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他志愿搞这方面调研,主要是想盘点我们的家底,为巩固国防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好进一步准备。
(2)历史、文化等非物质资源领域的调研。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摸清并理出两大江河的历史文化脉络,也是提炼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所需,新中国需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3)黄河、长江沿线的调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部分,区域经济和龙头作用的特征鲜明。两大流域的中下游坐落着重要的城市和工业基地,我国粮食主产区绝大部分也在这里,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上游则主要是民族地区、落后山区、自然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大后方。把黄河和长江两岸沿线区域的事情调查研究明白了,中国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两大志愿,折射出了他的治国兴国理念,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一贯主张。
1941年7月,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1941年8月正式发出,毛泽东在第一段中写道:
二十年来,我党对于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与国际情况的研究,虽然是逐渐进步的。逐渐增加其知识的,但仍然是非常不足;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自以为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仍然在党内严重地存在着。
我党现在已是一个担负着伟大革命任务的大政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方能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
毛泽东后来在不同的场合又讲了不容置疑的三句话:第一句话:"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第二句话:"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国亡党亡头。"第三句话:"一个领导者要把调查看作吃饭一样经常、重要,一天不串门,就像一天没有吃饭。"毛泽东的话可以看出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长期性、决定性。
2.邓小平的四次讲话
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上的讲话,以及1961年3月19日、3月27日、4月3日连续发表的三次讲话,都反复强调了调查研究。这几次讲话篇幅都不长,主题十分鲜明,找原因、论危害、提要求,句句都点到了问题的"穴位"深处。
他概括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材料有所选择,虽然也有反面材料,但视而不见,喜欢听赞歌;二是没有进行直接的调查研究,可能有点间接的调查,但不深不细不实;三是并非没有发现问题,而是没有及时抓住问题进行检查,更没有设法认真加以解决;四是对真实情况掌握得不多,头脑发热,决心不小;五是出发点虽然不是消极的,但方法却是不对头的,有点经验就开始马虎了。
针对突出问题,邓小平着重指出:"根本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他还着重具体阐述其中的内涵:"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承认千差万别、大同小异。大同就是大的方针政策,小异是重要问题?大同要调查,小异也要调查。过去大同不做调查吃了大亏,小异不做调查同样吃了亏。"
邓小平的思想历来以求真务实著称,他不是从改进干部作风的角度提倡调查研究,而是从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来给调查研究做定位,从我们党根本的工作方法的高度来给调查研究做注解。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对应起来。并指出了调研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大同"的维度,即大政方针和政策的普遍性调研;二是"小异"的维度,即关系到重要问题的特殊性调研。既不能因"大同"而无视"小异",又不能因"小异"而影响"大同"。领导机关和干部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千差万别""大同小异"的情况和问题,发现并依据其中的客观规律,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决策部署,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根本的工作方法。
"坐而言要少,起而行要多。"他用言简意赅的10个字,道出了求真务实的真谛。实事求是,不是用来坐着说的,需要脚踏实地去认真做;说得少一些,做得多一些,这便是求真务实的一项具体要求。
邓小平四次讲话说明。调查研究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敢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如果看到问题不敢说,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敢提出建议,那就白调研了。
3.认知规律、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
人的正确认知是从哪里来的呢?老石认为,虽然可以从学校中来,从书本中来,从别人经验中来,但这些都是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是从亲身实际经历中来,从自己的调查研究中来。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最需要亲力亲为进行经常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但也要明白,调查研究还包括以文献为对象的调研,以别人经验为对象的调研,等等。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的认知几乎所有内容都是社会性认知,对自己身体和思想认知同样脱离不开其固有的社会性。有鉴于此,大家对事物规律的认知,以及对认知规律的认知,都应有社会的坐标及方位,还要有设身处地对社会的真实体验和感悟。
没有调查研究便不会有真知灼见,不会得出精准的判断和确凿的结论。
另外,仅仅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措施,这种认知的政治立场还不够牢固,思想站位还缺少制高点,有片面肤浅之嫌。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简单的工作作风和方法问题,而且还是关乎认知规律和思想路线、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重大问题,关乎党的政治优势如何发挥、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关键问题。
为此,应当不断强化三点意识:
(1)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离不开调查研究作用的发挥。(2)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所在,严重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现实危险所在。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把最大的政治优势发挥出来,才能有效预防最大的现实危险。(3)不调研就有犯大错误、出大问题的危险。立足于这三点意识,分析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会使大家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调查研究是基础性工作、路径性选择、关键性要求、根本性方法,是联系群众的工作大平台和主要抓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在调查研究这个基点上扎实起步,都要把调研这个基础打牢,然后再去谋划建高楼大厦的事情。要始终把调研作为中心环节来抓,偶尔搞三两次不行,要坚持不懈常抓常新。
4.各级干部都应具备调研力
作者认为干部需要增强10个方面的能力,其中调研力就排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力,为此作者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学习就是力量》),之后列出的反应力、判断力、执行力、决策力、协调力、表达力、创新力、引领力等8个能力,都与调研力和学习力有渊源关系。各级干部在具备学习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调研力,两种力量融合在一起,对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就能够产生倍增效应。
一个干部在岗位上履职,离不开看家本领——调研力,它是尽职尽责的基础能力,没有调研力就没有基本能力。干部缺少了调研力,就无法顺利有效开展工作,其他能力都可能因此而出现障碍。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基本功,也是各级机关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经过深入系统调研作出的决策,往往都是正确的,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
对于机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大体的排序是:调查研究第一,执行落实第二,咨询决策第三,沟通协调第四,催办督查第五,反馈评估第六。没有调查研究,便没有话语权、主导权、决策权,各项工作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调研力可以分解为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以现象见趋势见规律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能力,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提炼概括经验的能力,作出决策、制定决策、提出措施的能力。这五个具体能力,基本涵盖了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哪个能力缺失都会犯错误。
但是,干部的调研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读了教科书就能学到手的,唯有实践、实践、再实践,不断地实践,自主自动自觉加以锻炼体验,才能逐渐形成和提升。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增强调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机关干部头脑中要经常绷着调研这根弦,每当接受一项工作任务,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先调查调查,再研究研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事项,不要随便发言表态,更不能轻易拍板定事。领导干部要做到调研在先决策在后,未经调研就不要匆忙决策。心里要多储存一些调研课题,工作要把调研作为常用手段和实用工具,作为启动工作的第一道程序,使调查研究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从问题切入开展调研。日常工作中有多种要素,与调研关系最直接的要素就是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调研的实际需要。任何调研都要有由头,就是问题,问题是调研的最大由头,从这个由头切入,调研便会找到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围绕问题进行调研,小问题小调研,大问题大调研,不把问题搞清楚调研不算完。调研只有针对问题展开和深入,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以问题为调研的主要线索,紧紧盯着重点问题、突出问题、深层次问题进行调研,对于提升调研力最为有效。
(3)养成调研的习惯和爱好。不必把调研搞得中规中矩,要使调研成为自如率真、信手拈来、从容流畅的工作习惯。要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搞调研,看报读书是文献调研,与人沟通是谈话调研,阅读群众来信是信访调研,看微信评论是网络调研。周日去超市买菜路上与一群刚从建筑工地出来的工人,打听一下他们老家在哪儿?每月工资多少?上没上"五险一金"?这就是日常的随机调研。调研不但要成为习惯,还要成为执着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