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既然要说说自己的浅言薄论,最根本的开篇就应该是:“议论”这个问题本身。
所有的事情需要名正方能言顺,所以我以为,写文议论抒发己见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确定议论的对象与定义,以及讨论的范畴与角度。
以本文为例,我所谓的议论,首先是指阐述议论、生发思想并且以之成文、公之于众的一整个过程。所以我的议论必须有:1、对于概念的界定;2、尽可能完整与经得起推敲的逻辑;3、有一定反思性的思维。
第一点而言,我现在正在做,这是作者与读者能够平等交流想法的基础,虽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若要说明一件客观事物,我们必然要在共同的认知范畴下才能进行讨论。
第二点是对于逻辑的要求,�其实在澄清一个概念的过程中逻辑严密性已然有了体现,但是一篇文章的内涵往往远大于一个概念。所以我们往往会就一个问题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现在的社会没有一个普世价值,而人人都会追求“言论自由”、“观点无罪”等等的说法,也算是后现代性的路径之一。
无意批判,只是反思,观点之所以为观点,是代表着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建构后的再次产出,那么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什么算是负责呢?不仅仅是主观相信,更要紧的是要拿出客观证明,在自身思维能力与知识所及的范围内追求逻辑的完整性。
说得通俗一点,最好是以做学术的态度来写议论与观点——嘛,虽然会把自己搞得很累,甚至写着写着就发现开始自我质疑了,但我觉得这是走向成熟的好事儿。
于是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点:反思性的讨论,这个要求就稍微高一点。人是很懒的生物,我们习惯于“满意原则”,遵循惯性,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是我们阐述与反思的神圣时刻。讲得过分一点,当我们在逗上帝发笑的时候,自然得卖力的做好小丑的角色,脸皮得又厚又硬。一篇文章若是简简单单的遵循于显而易见的、大家都愿意认可的基准价值判断,那么我以为这篇文章作为议论而言是失败的。当然啦,毕竟文章的基础是传情达意,如果已经做到其中之一二了,也不必逼着自己去反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语不雷人死不休”的天下了。
但是思考而非感概,这是追求知识与个人价值的必经过程。
说完我眼中“议论”的要求,再来反思下一些状态。
当年应试作文,老师每每谈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很简单嘛,提出论点,论证,然后结束就可以啦,这种时候往往也已经八百字咯。但是说来可笑,短短的千余字怎么可能议论得清楚一整个观点呢?所以我们的侧重点通常是:
- 立论一定要新
- 论据一定要有够深刻的例子;有故事更好
- 三观一定要正,写阅卷老师喜欢看的东西
我们很习惯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寻找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例证,说说靠谱的大道理(不黑鸡汤文,我想写都写不好呢=_=)。
这里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讲故事主要是传情,能不能感受到“情”背后的思想厚度就看读者个人的理解了;而生发议论与观点想要做到的则是达意,即用客观的逻辑讲出我的道理来。
如果是用故事包装了一种观点并加以普世化的作出判断与逻辑诱导,那么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营销。我以为不是很好。
嘛,说白了这也没啥大问题,我们总是在想法设法的让别人认同自己。但是写文章这回事儿,还是严肃的好。虽然我写不好……
或者可以写故事呀,任意卖萌卖蠢还可以自嗨,虽然我也写不好……
但还是认真点的思考、生活、写作吧。(哟,这就是我在营销的价值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