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卢梭的《爱弥儿》
被里面一句话敲醒了脑袋瓜,
痛苦就是你的能力与欲望不匹配。
初看时,醍醐灌顶,想要找反例来反驳,却束手无策。
是啊,痛苦不正是这样来的吗?
人言:知足常乐。
少年时候,最不知足。
难过贪嗔痴,“贪”字不正是痛苦的来源。
能力未到,而欲望欲胜……
追了许多时候的知否,起初只觉得画风喜欢,颇有古典雅致,
似乎有些东西在借鉴红楼,而红楼又是我最爱的书。
追了许久,却也看出了几分世情。
里面久久不忘的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明兰的母亲是这样,
大娘子王若弗是这样,
林噙香也是如此,
(哈哈,插一句,总觉得这个名字化用了黛玉的词“口角噙笑香对月吟。”)
从古至今的父母不正是这样,父母于子女的恩情,才成了人间至爱。
很喜欢这样的价值观,但是,也不乏错处,子女成人,便是独立之个体,自然要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的爱,我们不能忘,却也要做自己,多么矛盾……
跑偏了……
哈哈,说一说能力与欲望不匹配时的事吧。
知否里典型的便是小秦氏和朱曼娘了,
小秦氏为了自己的不甘心,为了儿子够的上爵位,费尽心机,反害了卿卿幸命。
最后亦有几分痴意悟不透。
欲望正盛而能力不足,以为乱了顾二的院子,从小对他捧杀,便足够为顾廷炜铺路,然终不成事。
朱曼娘如同疯妇时,也不过是怨怼顾廷烨,没有给她足够的金银财富,显赫地位。欲望正盛,而能力……非常欠缺,况心术不正,唯有痛苦蔓延,如同疯子。
即便小公爷前期也是如此,
明明两情相悦,却终究只能拱手让人。
令人可叹。
不过,当他不再执着于初见的相思,回首看看身边人,不也很好吗。
说几个自有节制,量力而为的例子。
如兰,如兰一般,天真纯粹,心思纯净,美满一生,不是很好吗?
明兰最后说,她只期盼那样平淡的日子。
云淡风轻,平安喜乐。
我们时常会向往,然而缺放不下心里的牵绊,对工作,对人生,对未来……
释然,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好的情绪,我们可以原谅所有,有时却不肯放过自己,或许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也不允许,我们慢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听过许多关于梦想激情澎湃的演讲和鸡汤,然后,低下头,脚下路,还得自己一步一步的走,
我不知道认命算不算一种怂的表现,但很多时候,我是感觉到束手无策的,
小说里,傻傻的郭靖仍然会有伶俐的黄蓉相伴,会跟着洪七公学习降龙十八掌……
但有的时候,我仿佛站在路口,不知道向左还是向右,我竟然开始相信人生的随机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同棋盘上一颗颗棋子,看似自由,实则处处掣肘。
有些悲剧色彩了。
换个角度来看,
其实,不过是在一次跌倒里,学会让自己慢慢聪明起来,在什么样的阶段,清晰的认知自我,制定合理的目标计划,努力的践行,其他东西,思虑再多,似乎也不由得自己掌控,不如不思。
世界越来越灯红酒绿,
我越来越觉得孤单,唯书相伴。
人这一生,是不是都在发现自己,
发现自己的长处,自己的短处,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痛苦,
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客观认知自己,会不会能把这盘棋下得好一点。
午间最爱遐思,只愿风轻云淡,能让自己微微安静。
by风乎舞雩
奉上明兰一世经历,大家赏玩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