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如期而至,满园的杜鹃花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羞答答地,一簇胜于一簇开得欢愉,大自然总乐此不疲孕育着新面貌。就像成长中的孩子总在我们预料之外。
周末时光,我想跟你好好吃个早餐。接着走去户外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这样的亲子时光既美好又接地气儿。
昊哥说:这是你们大人们心里的美好。并不是我们小孩子追求。
我说:小孩子的追求是什么呢?看他不语;我说道是捧着电子鸦片抽吗?
我又试问?全天下的父母都不愿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吧……真是毫无营养。
昊哥说:我按照你们大人的要求完成份内的事《家庭作业》还比如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这周每门功课成绩有所提升。这难道不应该奖励玩一下游戏吗?接着又说;我就说你们大人都是贪婪的。
此话一出我甚是不解🤔怎么个贪婪法?我说读书那是你要考虑重要性的问题,包括学习更是你要考虑。
昊哥说: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全天下的孩子都是为了应付父母,应付老师假装的爱学习,我们都想玩。及少数孩子是真心实意地自主学习。
最后我又举例说可不可以学习并玩下。他又说反正你别想把好孩子形象套在我身上。我做不到。并满足不到父母要求。所以我干脆解脱出来勇敢的做自己,你们所谓的说爱我们就是为了你们大人的面子。有礼貌,读书好,考取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还要会帮大人分担家务。当我成绩好一点还要更好一点。当我帮助做一点家务劳动又觉得你做得不够多不够好……你们的贪婪无止境。当我做到了一点,你们要求更高。那还不如我什么都不干,不中你们的圈套。
我心里在想这是学习身心灵心理学的妈妈啊带出的孩子确实不一般,他的成熟总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个让我如何是好啊!
你说他说的没道理吗?可他道出了人性弱点。
就像读《爱的艺术》这本书针对爱的解读;引发我对亲子关系的思考,生命体我们拥有共同体验需求。母爱的本质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予一切的帮助。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我们是一个懂得“爱”的母亲。可是有多少母亲真正懂得爱呢?或者爱的出发点是否单纯的给予?不参杂个人的遗愿,不等式的需求?绑架式的给予呢?事实证明;没有能力“爱”的女人,他只能给孩子一个柔情的母亲,而不会是一个慈爱的母亲。慈爱的母亲的责任是承担分离的愿望,并且在分离后不管他优不优秀仍然继续的慈爱。相信没有几人能做到,特雷莎修女可以大慈大善众生平等,毕竟世上只有一个特蕾莎。我们很多人对待自己的亲骨肉几人能及?成人世界是复杂多变,永远做不到像孩子的无分别心。我们终其一生带着原生家庭的模式孕育新一代。个别父母能跳脱出原有的模式,那也是心理历程历练出来。倘若不学习的父母更不能很好连接我们孩子的心灵与他同步成长。婴儿在母体里跟母亲融合。在到解体逐步成长,在到放手的成长,亲子关系最终走向分离的状态。来日方长何必相煎太急。我们只需要教会他如何快乐即好!
圣经上说每一个孩子本就是神的化身。孩子生而通灵,零到几岁的孩子都很有灵性。反而我们长大了把神灵的一部分丢失了。头脑里装下世界的险恶与人们不堪。这个词叫“生计”。
直到古稀之年慢慢又回到孩童,活明白活透彻了又用平常心看淡一切。常常人们说的老小孩、老小孩就是如此吧。
相比年少的混沌,中年的半知半解,到不惑之年,古稀之年的通达。人的一生都被外在干预设计当中。甚至过早地干预我们的孩子。生命的年轮从零岁到高的增长,再高往低做减法,反观过来我们想要开心快乐并且还要向孩子们看齐,学习孩子的待人接物,无分别心能做到这一点都是智者的轮回转世。说到这儿我们是否要检视我们对爱人的“爱,”亲子的“爱”以及我们是否真正懂得爱人、爱己?
—— 确实“爱”也是一门艺术。
2022 年3月6日
天骄峰景
朓一歌: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