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真的充满了悖论。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世界中一颗无名的尘埃,消失与否都无关紧要。离开了你,地球依旧转动,世界依旧正常运转,即使是亲人也不过几个月或几年,偶然有那么些惆怅。而我自己也一样,并不依附于他人生存,出了校门寄宿,父母不在身边,也照样能生活得很好。
我们既是一切,同时对于世界而言又什么都不是。
孩子小的时候,觉得离开了妈妈就仿佛失去了一切,撕心裂肺地哭喊。那时我刚开始上班,奶奶说,每天都要推婴儿车在外面放风,站在停车场的口子那里等着,看妈妈回来没有。
慢慢地长大了,就知道了这种关系并不是必须的,没有了妈妈也照样能好好与世界相处,自己才是行为的主体。每次我说要去上班了,他还能自己讲一下,等一下他的任务安排是什么。
但是,他现在还不能意识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真的什么都不是。别人对你做错了什么,他们不必每一次都道歉,很多时候只能自己选择争取那份道歉,还是直接忽略,自我调整和疗愈。昨天爸爸吃饭时,因为做数学题,晚了两分钟去洗手,就故意把孩子的饭碗拿走,并恶语相向。孩子生气,大声哭嚎,觉得爸爸的行为很无法理解。许久才好不容易,哭哭啼啼地把饭吃完。我跟他说,很多时候,别人做错了一件事情,并一定会真诚地跟你道歉,但你可以选择大声提出要求,或是自我调整。因为,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你说自己的一切,但是同时,对于世界你又什么都不是。
我们的成年生活中不也时时如此吗?你可以持续努力做事,但是世界不一定要还你相应的结果,收获的可能只有一份问心无愧。虽然世界有其自己的运转方式,但自己依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放一句昨天特别喜欢的话作为结尾: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 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 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 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