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名听着多美好呀,初恋、乐园,这些美好的词汇加在一起,听着多美好呀。可是这书名有多好听,这故事就有多伤感,主人公就有多悲惨!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天真烂漫、热爱文学、可爱活泼的小女孩房思琪,在13岁时被补习语文老师诱奸,为了不觉得自己是荡妇,说服自己爱上老师,减少罪恶感,最终接受不了现实,也接受不了自己,而彻底疯掉的故事。
这本书,作者林奕含写明了,是真人真事改编,说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呀。而她出生医学世家,曾获台湾数学科展第一名,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可是,现实生活里的她也经历被高中补习老师性侵的事,而患上了多年的抑郁症,最后自杀身亡。
更可恶的是,性侵老师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高雄市议员萧永达称,结果属意料中事,法律本来就是最低道德标准,经常不代表正义。这本书的细节,情感,真的都写得特别生动。很难想象作者是在一种怎样的心境中,含泪把她写完的。有人说,作者是文学上的天才少女。可悲又可怜。
虽然说作者在书中极进努力的描写了友情之美,以此来对生报以希望。是呀,她写道一起长大的好姐妹怡婷,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她虽不理解自己,可是快乐长大,这是她羡慕的。一直把自己当做妹妹的伊纹姐姐,在经历家暴流产等不幸以后,终于也遇见了一个呵护她的人。这是是她想看到的美好,也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祝福。
为什么没有写爸爸妈妈呢?因为,在她第一次被性侵以后,她其实也是有求救过得,她说过不想再去老师家,父母不懂。他们忙,就让老师带她去玩,这是把她推到深渊呀。她曾跟妈妈说,在学校看到有学生跟老师谈恋爱,妈妈说,这么小,人就这么骚!她不敢再说,比起荡妇论,她宁愿他们是相爱的,只是爱的方式是痛苦的,这样她内心的负罪感会少一点。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性教育在中国的缺失。
小女孩就是小女孩,社会上那么多骗子,那么多不安分的人,家人尤其是父母真的一定要从小就保护她们!从小要给她们适当的性教育,三岁以后就可以了。比如妈妈奶奶等女性才能帮着洗澡,换衣服男的不能看。不能跟不熟的叔叔,伯伯出去玩等,带女孩就一定要在自己视线内,小孩在学校也要关注小孩回来说的话,而且最重要的是告诉她们,家里爸爸妈妈永远爱她!
其实,这种性侵事件,施暴者一般都是熟人,所以性教育一定要跟上,而且对身边的男性也要注意,不能让他们单独带小女孩出去,小女孩也不要单独去别人家玩很久,要么家长陪着,要么自己家里玩或游乐场去玩。毕竟,大家谨慎一点,没什么事最好,一旦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一辈子的伤痛呀。
性教育这个话题也提过跟多年了,有些家长总觉得对孩子而言,说得太早了,怕对小孩成长不好。网上说,可是坏人不会觉得你家孩子太小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大胆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还有幼儿园,有男老师的学校等,这些都是性侵的高发区,更需要父母多留心。
其实性侵这个话题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以前女性地位低,遇到了这种事,旁人也只会说是女人的错,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忍气吞声。而这些年,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一部分人开始理智看待这个事,很多受伤的女性愿意站出来了,普通人也开始谴责施暴者了,法律也日渐完善了。尽管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受害者有罪论”,但这已经不是主流了!这是作者想看到的呀,当然希望法律能更加完善,对施暴者的惩罚能更严厉,维护社会和谐。
这本书是作者用生命写出来的故事,是抑郁症多年,依旧忍痛回忆那难以启齿的记忆和细节,是一个受伤女孩无助的呐喊。献给家长,也献给曾经受过伤的女孩。坏人一直都会有,坏人不会灭绝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好地保护小孩,性教育刻不容缓,不要害羞,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也希望家里是男孩子的家庭,也能教育他们,保护自己的同时,永远不要伤害别人,做一个有责任,正直,顶天立地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