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升华菜鸟问题帖

主题升华

      我学了主题升华入门课后,了解了新手需要避过的几个坑,可是虽然避过坑,并不能保证我不被石头绊倒。

      我的主题升华,经常是能写得清楚,但是说不清楚。

      因为写的时候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去思考,可以则仔细去推敲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到说的时候,那往往就不怎么简单了。

1.我会忘记自己之前写的主题是什么,而只是记得我当时写的那个意思。讲有时候会词穷,表述不出来

2.我希望把意思完整 无遗漏的讲出来,可是我开头的那句话有时并不是那么确切,我后面讲的不但要跟前面要有逻辑关系,而且要通顺,所以每次到直播间去讲的时候,都跟自己写下来的那个主题不是完全一样的。

      今天教练让用幕布整理,平时多看多锤炼,我要马上做起来!

附上主题升华闯关课的笔记:

一、闯关课介绍

二,主题升华四个关键因素:

1.透彻理解故事

2.提炼升华主题

3.现象案例的联想

4.脱稿流畅的表达

其实生活中也会发生很多小故事提升了这个能力之后,看事情会更透彻!

三,主题升华训练的五个维度

人物,冲突,选择/行动,结局,主题

四,从不同的人物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主题

1 小和尚 达不成目标,有其他收获也是好的!

2 其它和尚 当人们有不同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做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

3 老和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五,提炼主题的五种水平:

分为差很多、不够好、还可以、很不错 和 非常好。

1、差很多 

分为五类:偏大了,太简略,是描述,是评论,给建议。

1)主题偏了

2)太简略 不要写六个字以下的,主题需要是有逻辑的句子

3)是描述 不要把文中的原文或原意再讲一遍,尤其不要出现当事人称谓或具体的事情,只有有就是描述

4)是评论 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思,不要说对或错

5)给建议 不要在主题里给出建议

2、不够好 

1)太笼统

表现为太笼统,范围太大,很多主题都能用这个主题来概括,不够精准。比如,坚持就是胜利。

太笼统的原因有两个:

1.平时我们看到太多简单粗暴的鸡汤文章,输入决定输出。

2.缺乏有逻辑的,深度的,系统性的思考,碰到问题不去深度思考。

在看书时,很多内容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差远了

2)不通顺

不够好的第二类,不通顺。

让句子通顺:

1用词精准,简单,没有歧义

2句式清晰,没有病句,句子要完整,不要缺主语谓语

3用词通俗 不要出现马太效应等等有人不理解,需要解释的词

反思:之前在皇庭卖的话,那个小故事里提炼的主题就有马太效应,今后会注意不用这类词。

3)太绝对

不够好第三类,太绝对

因为主题升华属于归纳推理。是由一个现象或多个现象进而推理出来的主题。所以在表达时如果说的太绝对就会显得不严谨。如果出现不同的案例你的主题就会被推翻。

避免绝对化的一些常用词:往往,很多时候,有时候,很多人,可能,很可能,或许,也许。

4)没依据

不够好第四类,没依据。

1自己猜的事实

2不是故事想传达的主要目的。

其实第二个错误的例子,大家可能是想说:想在一个团队里收到重视,知晓并迎合领导的喜好也很重要。如果这个领导是那种鸡血式的,讲求团队合作可以战胜所有不可能,那么他不一定会欣赏小和尚这样的,整个砍柴的团队可能要在对面的山上凿岩挂铁索桥了。

3、还可以 

60分以上

什么叫还可以?归属于差很多和不够好的那些错误都没犯,就算还可以。

例如: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

不要死抱目标不知变通。

如果一件事做不成,可以去做其它事情。

不算太过笼统,但范围还是有些大

4、还不错

80分以上

作者写这个故事,只有一个目的。

两步骤:分析准确、表达准确

分析准确:

从四个要素:人物、冲突、行动、结局 ,去思考

主要人物在什么样的冲突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得到什么样的结局,去分析出来的主题就比较准备。

表达准确:

概括出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比如河边的苹果,引申 如果飞机晚点,可以利用时间给父母打电话 或 看书。

5、非常好

1)单个主题要精准。

2)要有多个主题,且多个主题还不能太相似。

六、如何才能训练自己精准表达主题的能力

1、透彻理解故事:从四个要素提炼;

2、对四要素作普遍化处理:

小和尚遇到困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

方丈就是老板;

歌手明星就是公众人物;

冲突和行动:砍柴就是任务或目标

洪水:外界的阻碍和困境

苹果:另外的有价值的事情

3、多看别人的主题升华,多写作或写日记

七、如何才能联想到合适的例子

1、输入:观察、学习

2、思考:

缺乏对学习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平时就要思考。

经常反思

多做主题升华

3、输出:通过输出倒逼输入

八如何练主题升华随机抽

要刻意练习主题升华,锤炼自己的思考力

用幕布整理,把答案隐去,每天想想,总结自己和别人的主题例子,多思考多练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