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论语·宪问》
曾子说:“君子的思考不超出自己的职位。”
我想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应该是专注,每天都在日思夜想自己应该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不要去享受超出自己范围的权力和福利。而思考的原点,其实就是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展,比如我们是卖房子的,或者是招商的,无论是读书、交友,我们都应该围绕着自己现在的工作来进行实践,进行分析讨论,把所有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最后得出一个工作的结论,或者拿出一个工作的成果,也就是要解决所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下来我们的读书就会有所用,工作就有进步,在自己拥有的权力范围之内把事情做好了人生才能活得有尊严。
这两天和朋友吃饭聊天,说到这两年经济影响比较大,有的朋友有心给商户降租,但是权力没有,有些人有权力,但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有一个朋友说:“我宁愿自己的绩效扣掉我也会降房租的,因为商户生意不好就会关店、关公司,最后都没人服务了。”当然他不在权力的中心,如果在自己的位置上,是不是也能这么说那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时候真的会和自己切身有关了。如果思考的不是自己位置上的事情,就是超出范围了。所以孔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因为讲的都能做到,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在我现在的位置上,在我的权力范围之内,我还能做些什么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另外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他说:“我加班的时候总是带头干,很多领导在员工加班的时候自己一溜烟就跑了,他觉得员工加班领导应该默默地支持和陪伴。”或许这就是孔子说的,“思不出其位”,虽然事小但是贴合实际,是一些在岗位上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围绕着自己的岗位来思考我还能做点什么会变得更好。
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离开,会影响他们整个家庭离开这座城市,离开的人多了就会影响这个地区的人气,如果走的人多了不就没有活力了么,最后这里附近的老百姓也没有人来服务了。房子空着宁愿不租这好像就不是为人民服务了,宁愿现在的租客搬走到最后损失更大了才降低租金,这也不是为人民服务了吧?或许值得思考一下吧。最后大家都吃亏,经济不好了还是得降工资,也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应。我想每一个给这座城市的人民带来实际福利的人都会被人民所爱戴。就像袁了凡,他发愿做一万件好事求一个儿子,他在宝坻县做官的时候工作繁忙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好事,以为心愿无法达成了。但是在执政期间他为当地百姓减租减税,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绩效,最后老天爷觉得他这一件事情就可以抵上他发愿要做的一万件好事,老百姓都爱戴他。还真的实现了求子之心愿,最后也超过了孔先生为他算的52岁的命运活到了76岁。也许这就是福报吧,但是当时他背负了许多朝廷的压力。
回到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实际的工作,能不能通过学习把公司做得越来越好,能不能通过学习把行业变得越来越好。而这些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的难题,真正能够做成一定是把所有的难题能够一道一道地解答出来才行。不管是模式、专业、资源,等等这些都应该是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的问题。而这样的考试也许不是对一个人的,而是对整个公司的,有团结力,凝聚力的企业也许在困难期就变成了一个好事。就像竹子的生长,在往上生长的环节中必须要长一个竹节,使得竹子越来越结实而可以继续往上生长的更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个竹节那才是有大功劳的,才是奠定了部门或者企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