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习惯用他者的认同来定义自己的存在价值
也许这一习性,是灵长类动物从祖先那里获得的本能
人格,也许没有字面意义上的高贵,是你,高估了它。
人格(persona)的同源词是“面具”,这一暧昧关系似乎决定了:我们是天生的演员,带上式样繁多的面具,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粉墨登场。
最初建立起人格与面具之联系的是斯多葛派,这些西方道德伦理的奠基者,却是葬送人性的真正刽子手
因为他们最早界定了一个合格演员的要求:
你,可以不认同剧作家的剧本
你,可以不认同导演的角色安排
你只需要
将自己视为无个性的存在
去忠实于有目的的扮演。
正如古罗马绘画和马赛克作品中的人物
演员总是手托面具,他既不佩戴,也不放置
而是与之对视,保持距离
这似乎隐含一种内省姿态
我应该放下面具,做回自我
还是戴上面具 ,演好每一个“我”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蹩脚的演员
既舍不得放弃自我
也不愿意完全戴着面具生活
就这样拿着面具
故作深沉
如果有一天
你找到了合适自己的面具
戴上它,人格与面具合二为一
你不再需要分场合和地点扮演丑角和讨喜的角色
而是随着舞台剧的退场,电影时代的来临
自身也升阶为更高的生命(star)
我们美名其曰的:明星
意大利语的divo与英语中的star
无独有偶地指向了神圣之国—天堂
所以成为明星般的存在意味着
你不是以面具定义人格
而是讲人格展现为面具
虽然我不知道现在的流量明星是否个个都名副其实
但是在我的视界里
有伟大人格的人
是将面具佩戴一辈子 成为自身人格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明星
我们现代所谓的明星
如果有专业术语与之对应
应该是流星,
一闪而过。
希望有一天
在无人为你喝彩的舞台
你可以成为自己的明星
骄傲地佩戴起人格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