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湘西的大山里长大,山川、草木、田野、溪谷、飞鸟,自然是形影不离的伙伴。
寻常吃的是自家菜园里长出来的有机菜苗,偶尔也会伸手摘下屋侧瓜棚上金色的南瓜花,任其一朵一朵盛开在绿碗里。又或者与三五好友,一起狂奔至深山里,半是荆棘,半是喜悦,去找寻极其寻常却不平常的时令美味。
直到现在,还是对香椿、蕨菜、竹笋、胡葱等时令野菜念念不忘。
小时候家里的菜地长了一大排香椿树,父亲农忙回家,总会抱着一大束刚钩下来的紫红色香椿芽,只见他将新鲜的嫩芽儿焯水以后,再配一盘红辣椒粉,就一个人在厨房默默享用了起来,我们喊父亲来夹别的菜,他总会非常得意地笑着说:“我吃这道菜就好!”,顿时感觉饭桌上再好吃的菜也抵不过那一小束的香椿芽,日子久了,我也渐渐喜欢上了香椿这道美味。
近来因疫情原因,开始了两点一线生活,出门的唯一理由是下楼买菜。菜店物品虽说不上应有尽有,至少城里该有的样子都有。
我却像一个误入藕花深处的人,想探寻属于自己的那抹芬芳。冬子说一千个关于春天的句子,都不及山野中一声虫鸣。
随意寻找挑选,包括每个角落,在菜的缝隙里总会被一小束蕨菜或者一小撮春笋吸引,于是便拿起它,找老板结账,其余的一律不看。
回到家,朋友总会玩笑,你对这几样菜真是执着,仔细想来,年后,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有腊肉、腊鱼、干豆角、到后面的水芹菜、香椿、蕨菜、春笋,每到星期五我就会泡一小束干豆角,被热水唤醒的干豆角,有夏天阳光的味道,这是外面饭店里买不到的。
年初一月时特别执着于香椿,预计闲时写一篇文字,标题就叫《一把香椿,此乃我春天》,后面因工作忙碌,就再也没有动笔。
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所有的一切只是故乡四时的一个小小的美好缩影,浓郁地停在味蕾上。
时常想,一个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潜意识里的就更加了,一个从小就和泥土,和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群居的人,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里的一部分,不论走到哪儿,不需言辞,身上总会带着独特的地域标志,也有着不可取代的民族性。
在城市里迷路,一直自顾自认为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觉得极其正常,因为一切都过于相似,没有自己的特点。
而大山里的人,不论山路有绵延,水路有多蜿蜒,门外有多少重山,山谷里有多少个不同姓氏的村庄,总能一个一个区分开来,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也从来没有在乡间遇见迷路不知归途的人。
有人问我,身在都市,周末空闲,为什么不选择出门玩?于我而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黑夜和繁华,陌生和现代,都不足以让我好奇,也没有什么能吸引我的地方,人行其中,更多的是不可阻挡的物质欲望,不打一声招呼,横冲直撞在每一个路过的人的身旁,加之当前疫情形势扑朔迷离,更多的时候,心里焦虑、恐慌,难掩无奈苍凉,就更难寻的一份人生的闲逸。
不如了解之后,适时归家关起门来,可于桌前读古人画,在古画的光阴里,遇见一身画意的人,画中云谣款款,绿水悠悠。身处自己喜爱的空间之中,安住于当下,把热爱献给真正的自由,随风结庐,墨香拄杖,静待冬来雪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