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姐姐三岁多,有一次睡午觉醒来,发现房间像被遭入室抢劫一样凌乱。书本,玩具,积木,纸巾,丢在床上,地面,梳妆台上,抽屉里都是。姐姐还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镜子专心研究唇膏怎样涂,涂完后怎要抠里面的膏体。
看到这里,我怒火冲天抓起姐姐的小手就打起来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弄的房间乱七八糟。姐姐哭了说知道了,下次不会再捣乱了。结果第二天,姐姐在客厅和另外一个房间捣乱了。多说几次,我也不耐心了,任由姐姐捣乱,捣乱后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再收拾。
我的回复:
2-3岁的孩子“狗都嫌”,因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而且他不知道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
他的各种“捣乱”,一是由于他的好奇心,看到这个想动,看到那个想拿。
他想找到自己也能做事---“我能行”的感觉。这体现了孩子在追求“价值感”---我除了吃饭,睡觉,还会干其他事情嘛!我是有价值的。
另一个是他在模仿大人。案例中的姐姐玩妈妈的口红,就是她看到过大人这样做,她也想模仿试试。她想像妈妈一样能干,漂亮。她不知道这样做破坏了妈妈的口红,这样做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对2-3岁的孩子,要设定界限:让他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如果我们能耐心跟他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他也能慢慢接受和明白。
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因为2-3岁的孩子什么都想尝试,而我们却总是say NO的话,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更好的做法是:给他有限制的选择。比如他不愿收拾玩具,给他两个选择:你可以自己收拾,也可以请妈妈帮忙和你一起收拾。你希望选哪个呢?如果他说都不要,告诉他“都不要”不是选择。对他和善而又坚定:这是有有界限的: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
如果孩子生气了,有情绪了,就要用到我们的情感引导方法了。
1,蹲下来与孩子的视线保持平行,看着孩子的眼睛,叫孩子眼睛看着你,跟孩子有眼神交流。
2,如果孩子没有平静下来,带他到一个“安静区”。和他一起坐下来,你不是要惩罚他,自己要控制好情绪。
3,抱着孩子,给他做“反应情感”,就是说出他的感受“你刚刚大喊大叫,感觉很生气,是吗?”这样说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而且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4,孩子平静下来后问他“那是怎么回事?”“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如案例中就可以这样问姐姐。如果她不明白,你就要解释给她听。“这是妈妈的口红,是不适合宝宝用的,宝宝只能用自己的唇膏。而且宝宝把妈妈的口红扣坏了,妈妈就没有了,口红也被浪费了。所以宝宝是不能玩妈妈的口红的,知道吗?”
5,问孩子下次该怎么做?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她不知道,你要告诉她怎么做才是恰当的。“宝宝下次要拿妈妈的东西,一定要先问妈妈,别人的东西,如果你想碰,想拿,要先问别人,征得别人同意了你才可以拿,知道吗?”
6,如果孩子想出了解决办法,要感谢她。
7,让她设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会发生什么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帮助她改正,但是不能容忍这样不恰当的行为。让她知道界限。
接纳和引导情绪,最关键的是“反应情感”。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