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农民
文/李保林
农民以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默默无闻地在田间耕耘。
民以食为天,以俭养德。粮食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之根本,是生存的摇篮,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
从古至今,农民种地是行业,是生存之根本;勤劳是本分,一代代相传,历经过一段段艰辛的生活旅程。农民迈着艰辛的步伐,用顽强的毅力,拼搏着坎坷的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古人赞扬农民劳动的名句,证实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涯。无怨无悔、脚踏实地记录了农民人生的征程。那双粗糙结满老茧的手,就是辛勤劳动的标志。
从一副犁铧开始耕耘土壤,一副耧耙播下希望的种子,到辛勤收割的艰辛岁月,证明了农民的风雨沧桑;犁地翻腾的土浪,耙地划出的齿迹,记载了农耕的年轮;一天天在田地上踏下深浅不一的脚印,印证了农民的艰辛;汗水湿透了一件件衣衫,褪了色的衣衫,就是一枚辛勤劳动的功勋章;一件件磨损的农具,上面残留着泥土的芬芳,记录了农民勤劳的一生,是铁的印记。
前腿弓,后腿蹬,挥舞着锄头除杂草,夏日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证实了这一劳动的艰辛。
弯腰驼背收割庄稼,镰刀铮铮有声,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碾压、脱粒,碌碡的吱吱声和人们的吆喝声,构成了和谐美妙的音符;摊场、翻场、起场,一叉叉挑起,一叉叉翻落,人们汗流满面,优美的动作和旋律让人深受感动;一把木锨扬起金黄的粮食,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一把扫帚把杂子扫掉,堆出一个个金灿灿的粮堆,露出喜悦的笑容;一袋袋干净的粮食,经过肩挑、背扛存放进囤仓,令合家欢乐。每一个环节,都是劳动人民辛苦的付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描绘出一幅幅壮观动人的画面,增添了风情的乡韵。勤劳智慧的双手,奏响了春华秋实的乐章,谱写了最美的篇章。一道道工序,农民历经千辛万苦,承受烈日炎炎的暴晒,冒风雨的淋沥,才得到了来之不易的果实。
日出日落,披星戴月与老牛朝夕相伴,与耠子耧犁耙为友,与镰刀、镐头、锄头、铁锹为挚交,常年与黄土打交道。从黎明开始下地劳动,到夕阳西下收工回家,艰苦的劳动送走了一个个黄昏,迎来了一个个朝霞,一时一刻的艰苦劳动。云里来风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春天在春风中播种;夏日在赤日炎炎下锄禾;秋季在风霜中收割、耕种;冬天在寒风凛冽中送粪到田,冒着严寒的冬日给果树修剪;抗旱的时候,白天经受着阳光的沐浴,夜晚借着满天星光,用辛勤的汗水浇田灌园。一年四季无停歇的劳作,岁月里饱经了风霜和沧桑。春夏秋冬的累,忙忙碌碌的日子,盼望着丰收的好年景。
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洒在土地里,把喘息寄托给种子播到泥土里,把美好的期盼根植在希望的田野里。勤劳伴着春意的气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渲染了生活色彩,幢憬着美好生活。
农民勤劳的打拼,艰苦奋斗的一生,换来了餐桌上的丰盛,家庭的美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名人的诗句说明了一切。农民的付出,供养着成千上万个人的饥饱,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给每个家送去了爱的温度。
农民炽热的心,无私奉献诚挚的情,善良的面孔,辛勤的劳动,撑起一个真正的天空………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望树镇李振隆村,李保林笔名乡草,农民,诗歌、散文、文学业余爱好者。喜欢写乡土文章。县作协会员,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乡村》、“用相机说话”等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