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学会会长发声引导诗词创作的方向?

诗的传承发展是坚守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读《端正诗词价值观》有感

光隐先生

 

近期,看了周文彰会长在中华诗词学术论坛上关于《端正诗词价值观》的讲话稿,感触颇深。周会长所论述的关于“端正诗词价值观”的问题,确实是继承和发扬诗词艺术乃至传统文化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厘清,必将会导致诗词价值的式微,甚至会从此导致诗词文化的扭曲和恶性发展。

周会长的讲话稿,论证过程采用了经典的四段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教育引导意义非常强,让人受益匪浅。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周会长指出 “对诗词的价值判断,人们通常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是看诗词本身的品质,一是看诗词对社会生活的意义。”但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周会长却围绕“看诗词本身的品质”的角度,重点讲述了“新词入诗”的问题。他指出了“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古代诗词里没有出现过的词汇,读起来就没有诗的味道,因此就不是诗的语言”的错误,这个提法是非常值得点赞和提倡的观点。

之后,他进一步阐述古代诗词中如“烟柳”“斜阳”“西楼”“凭栏”“流水”“碧波”等等,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诗词模板”或“诗词格式”,成为诗词价值观的内在构成,它反过来成为人们评价每一首诗词的尺度或标准。这个观点貌似还是对的,但仔细琢磨,就会让人模糊。对于诗词的价值评判,是因为用词吗?难道古人用了“烟柳”“斜阳”“西楼”之类的词句,就是好诗?难道今天再用这些词,就不是好诗?

周会长将是否用新词作为对诗词价值评判的标准,却对其他更为重要的方面避而不谈,究竟意在何为?联想到前面他提倡的“新词入诗”,答案就豁然明了了。

综观周会长的讲话稿,他的四段式讲话,虽然在“新词入诗”方面跟他所要提倡的主旨并不契合,但总体还是严谨统一的。他提倡要“端正诗词价值观”,是对诗词创作方面非常有益的思考,对于诗词的传承、创新、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笔者始终坚持,社会需要稳定和发展,人需要释放和慰藉。除了在物质需求层面的满足之外,还需要在内心价值理念层面的碰撞、交流、融合、升华。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的作用尤为突出。文章是载体,承载的是文化,传播的是文明。文章的价值取向,虽然对社会理性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但这种对内心潜移默化的沁润和引导一旦在人们内心生根发芽,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有什么样的文章,就会滋养有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什么样的文明。因此,一首诗,一篇文章,如果不能为现实服务,不能指导生活,不能给人们带来清风、雨露和阳光,那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而更有甚者,如果传播的是愤怒、躁动、腐朽、黑暗,那么其意义和价值更是负面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批判并不等于负面,那些揭露真相、思考未来、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批判,是弥足珍贵的。笔者虽才疏学浅,对于诗词方面更没有周会长那样深厚的造诣,但却相信,这些观点与周会长是能够异曲同工的。而在对“诗”的理解上,笔者自认为跟周会长所倡导的,还是具有很大差距的。以下是笔者的几首拙作,跟周会长及其同道,可谓是泾渭分明。


周会长作品欣赏1
周会长作品欣赏2



笔者拙作1
笔者拙作2
笔者拙作3

对于周会长借用“端正诗词价值观”之题,将“新词入诗”作为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述,笔者拜读之余,更深表担忧。因为,诗词价值观问题,与新词入诗问题,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问题。

严格来讲,对诗词的评判,是一个相对系统的问题。好的诗词,需要满足几方面的要求:一是遣词造句没有毛病,语言是通畅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语言高度精练,少一个字不通,多一个字累赘,这是艺术性要求。三是语言能为达意服务,字、词、句只是表达的工具,最终需要完全展示创作者的思想的,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要求。四是诗词要具备文章的基本属性,起承转合完整,而不是打诨插科的几句短语,这是结构性要求。

具体到写近体诗或者填词时用词选择的问题,是笔者在前段论述中关于诗词系统评判标准第二点所提到的“语言是高度精练的,少一个字不通,多一个字累赘,这是艺术性要求”的问题。这里要考虑的,首先不是“旧词”“新词”选择。从语言本身来讲,这是字句的精准度、精练度问题,跟语言功底有直接的关系;从诗的艺术性角度看,这是创作者是否具备诗的艺术涵养问题。在诗的艺术性表现当中,语言承担着艺术性细胞的功能,关系到“意”和“境”的塑造。需要勾勒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衬托什么样的情感,都会跟词句的选用有直接的联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关于诗的韵味问题,或者说是“诗心”问题。

至于在“旧词”“新词”的选择层面,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旧词”、什么又是“新词”了?这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相对模糊的判断还是有的。比如古时候的文章常用,而现在日常生活基本不再使用的词语,如“蒹葭”“菡萏”。这些经过中国语言文字长时间的锤炼演变,已经基本被舍弃。如果现在写文章或者诗词再使用这些词语,就会让很多人看不懂,有故作高深之嫌。这种使用令很多现代的人看不懂的词句的做法,让别人不知道创作者要说什么,那就是既为难了自己,也为难了读者。因此,对于现在基本不用的词句,不做区分地传承,不懂得取舍,不讲创新,对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旧词”“新词”的界定,应该是“常用”和“不常用”,“在使用”和“不再使用”来判断。至于是否曾经被古人用过,甚至是否被古人拿来写诗填词,并不重要。时至今日,我们日常使用的大部分语言,都来自于对古代语言的承继。如果都将其界定为“旧词”,都摒弃不用,那今天的人连基本的沟通交流,都会成为大问题。

“烟柳”“斜阳”“西楼”“凭栏”“流水”“碧波”,这些是“旧词”吗?显然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去界定。比如“烟柳”一词,“烟”“柳”都是今天常用的字词;而“烟柳”的组词,是对雨雾中柳树景象的直观表达,是以艺术性手笔造境的结果。今天我们写近体诗,写散文,写今白,能不能用?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当场景有需要,情感有需要,我们就应该大胆使用,而不需要纠结他人有没有用过、古人有没有用过的问题。

对于在诗词创作当中倡导用“新词”,这一点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毕竟,任何时候从事诗、词、文章的创作,都需要结合现实,才能情感真挚。甚至可以说,植根“当下”,是对诗词文章现实性与时代性的要求,是诗词文章的生命所在。但是,诗之所以为诗,还因为有诗的艺术性要求。这种艺术性要求,最直观的体现,就在语言上。“烟”“柳”都是常用词,为什么经过艺术性的加工,组成“烟柳”,就有了诗意,赋予了诗的情感,体现出诗的韵味?这是因为创作者具备从诗的层面去组织语言,去勾勒画面,去注入情感,最终转化为诗的渲染力,展现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果只是“烟”“柳”“风”“月”这样苍白的字句,那诗人和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进而也就没有所谓的“诗”和“诗人”了。这是从历史性维度否定了诗的存在,在诗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诗词创作中使用“新词”,这是诗词时代创新的要求。但这种创新,是不能脱离“诗”本身的。毕竟,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跟其他文章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失去了诗的语言,就失去了诗意、诗境、诗心。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倡导“诗”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直接写其他类型的文章就好了。比如周会长倡导的,以及中国诗词学会大量发布的一些“新词”,如“吃饱躺平晨到昏”“月余增重两公斤”“天价拼车忙下单”“新浪邮传伊妹尔,美团叫卖杜婆鸡”“夜来电脑上天猫”“美颜何用化妆品”“默想阿拉丁咒语”“与人添堵,依稀记得,往日卷毛时……容我参些股”……如此种种,在中国诗词学会2022年7月4日发布的“新词入诗”作品例选续编中随处可见,令人触目惊心,不胜添堵。可以说,这些所谓的作品,“新”确实做到了。但遗憾的是,境没了,意没了,韵没了,诗也就没了。


其实,用这些词,笔者是不反对的。“美团”和“柳树”,原本并没有区别。在诗人眼里、心中、笔下,“柳树”是“烟柳”;可在这些创作者笔下,“美团”还是“美团”。是“诗”还是“非诗”,是诗词艺术还是打油诗,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限定“五言”“七言”?为什么还要去凑韵?难道只是为了用同样字数的短句,同样的外形,给自己写的几行字冠以“诗”之名,穿上“诗”的华丽服装,借“诗”来标榜自己吗?这种附庸风雅的做法,笔者认为这是在浪费创作者的生命。因为“诗”都不存在了,所谓的传承、发扬、创新,不过是镜花水月、海市唇楼。

对于诗的坚守和创新,笔者从来都不觉得这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没有坚守,所谓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末,最终会偏离轨道;而没有创新,坚守就是陈词滥调,最终也会因为缺乏鲜活的细胞而失去存在价值和生命。只有在继承中发扬,在坚守中创新,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和做法,去学习前人在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情景勾勒、思想传递等方面的基本手法,这才是诗词的核心要素和价值。至于用词方面,遵循“畅通”“精练”“意韵”等要素,才是永远不变的内在要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