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看ipad?
咱们每天都能看见不少大人和孩子一起时,丢一个手机或者ipad给孩子的场景。对于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件事儿,几乎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它简直就是个摆脱孩子纠缠,让孩子安静下来的神器。不论是动画还是游戏,随身携带,立马见效。问题在于,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它的使用呢?
我觉得,咱们不如把这个问题分开来看。怎么分呢?我们问四个问题,能不能看?如果能,那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看什么?
很多人是把电子产品是为洪水猛兽的,我也非常理解自然发育的观点,以及他们提出的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这个观念的初衷。但理解归理解,我觉得还是不要回避客观事实。简单说,自然主义者希望的场景是什么?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在田野里奔跑,自然成长,同时能念念传统文化之类知书达礼对吧?
但有几个问题。
第一,身边的田野没了,这是社会的变迁,不论你说它是进步也罢还是退化也罢,终究是没了。你小时候可能身边有田野,但你的孩子没有,更何况将来他长大后生活的环境更没有。如果你有能力去为孩子改造环境,那我佩服。但对于更多人而言,现实的选择是适应。
第二,知书达礼是什么?是原始就有的吗?不是,是人类慢慢发展起来的精神文明。而电子产品带来的虚拟世界是什么?同样也是人类发展出来的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咱们本来就是一步一步逐步建立起精神世界的。刀耕火种时代,大家聊聊八卦。农耕时代,咱们开始诗词歌赋,工业时代,开始电影k歌。那网络时代的继续发展,不就是虚拟世界吗?
那我们为什么把同属精神层面的知书达礼认为是自然教育,而进入网络时代的虚拟世界就认为是洪水猛兽呢?要知道,这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环而已。它的到来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个客观事实,不承认不行,也阻止不了。因此我们没必要有有色眼镜去看待,而是最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对上面。
第三,孩子长大后本来也会生活在被电子产品围绕的环境中,这其实已经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渠道了,避免是避免不了的,那为什么不能从小适应?换句话说,既然虚拟世界本身已经成为人类精神层面的组成部分了,那孩子如果长大后,跟同龄人的共同话题全都没有,幼年记忆也全然不同,更关键在于这些经验中积累起来的眼脑手的能力区别也会很大,这些区别,自然也不利于社交的发展。所以我不赞同完全隔离的做法。
第四,作为家长,你现在能离开电子产品吗?如果你可以做到远离电子产品,也希望让孩子远离,当然是个不错的选项。我觉得可以尝试隔离的效果进行对比。显然就得在如何陪孩子进行丰富生活方面下更多的苦功。如果你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随时已经离不开手机。那又怎么能做到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呢?因为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和长大呀,难道让他模仿你的说一套做一套吗?如果是这样,咱们就别自欺欺人了。
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我又会跟绝大多数理想化的早教专家不一样。我认为,没必要完全拒绝电子产品。
但事情,我们还得看全面一点,打小学的辩证法可是很有用的东西,咱们还得用。
那么,坏处在哪里?显然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看早教的角度,三个大方面吧。
第一个身体发育,视力与颈椎问题。这个都知道,不多说。
第二,它引起的大脑刺激模式问题。这个和看电视类似,看电视会激发一种类似上瘾的机制,而且是被动的愉悦上瘾,很容易就此沉迷,耽误时间。可以想象,用同样的时间干更有益于成长的精彩的事情多好。无论接触自然啦,学习啦,交朋友啦,做家务啦,都是更有益的事情。
第三,它使得很多父母就此逃避的教养义务,省事儿也意味着错过事儿。世界上最大的遗憾之一,也莫过于父母和孩子明明在一起,却各自看手机,错过了美好的亲子时光。如果还缺乏对孩子所观看内容的监控的话,甚至还会让孩子学到坏毛病或者早熟。
所以啊,既没必要排斥电子产品,又要规避它的风险。我们显然得打起精神,搞清楚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看什么内容。
对于什么时候看。
我还是建议尽量晚一些接触更好,尤其在孩子早期,三岁进幼儿园之前。这个时候,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也比较多。既然能陪,那就多出去走走,这时孩子哪怕对着一块石头都感到新鲜,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又何必急急忙忙的递给他ipad把他框进这个方寸之间呢?偶尔用到了,也要以父母为主导一起看,而绝不是丢给孩子不管了。一起玩儿几分钟,自自然然的放下,去玩下一件事情比较好。
关于看多久。
直接建议每天几分钟的答案是省事儿的做法,但我觉得其实是敷衍。其实它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帮助孩子充实的生活,以及让孩子明白每天要先做完重要的事情。
这两个话题其实很大。如果你能自然而然的带孩子每天开心的一起学习与生活,让他把电子产品看成一个普通的物件儿,固然好玩,但还有更好玩的事情,那是最好。上学的孩子,明白先得做完作业,做完家务,再在很多好玩儿的事情当初做出选择,这是前提。当然,出于对视力的保护,咱们得提醒孩子,五分钟就休息一下眼睛。
关于看什么。
我的建议是,尽量少看被动型的内容,选择看主动性的内容。什么是被动型的内容,就是像电视一样,只能观看的东西。原因我已经提到了,被动型的精神愉悦是一种上瘾机制,而且不利于大脑的思考能力。所以啊,韩剧鬼子剧就别看了。对于动画片亦是如此,再益智的动画片,也同样是被动型的。能少看就少看,我建议是选择有高水准的动画电影偶尔看看就行。至于什么熊之类的动画片,真的别看了。
事实上,很多主动性的学习型游戏app,都设计得非常精彩,孩子玩儿得也很有乐趣。我就买过不少pink fong和toca boca的内容。当然,如果所玩的ipad游戏有现实中对应的玩具版本,还是用现实玩具比较好,毕竟对眼睛好,比如数独,象棋之类的。
另外,我也不建议把玩ipad当做奖励。
如果这样的话,无形中提升了电子产品的地位。我们的态度始终是,可以用,但是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工具使用即可。所以,更好的做法,应该是与孩子一起提前规划好一周或者一天的时间,把电子产品作为一个不一定天天有的普通的可选项。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电子产品当做救急的工具。孩子一闹,就扔给孩子,这样做就完全脱离了初衷,上文我说的那么多也就白看了。
很多家长为了和孩子有共同语言,或者出于在网络上能够了解孩子作为的想法,特意学习和孩子一起玩儿游戏。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也喜欢游戏,那就玩儿吧,但别是为了孩子故意去玩儿。你当孩子傻啊?他比你聪明多了好不好?你的想法,他绝对门儿清。咱别把自己当侦探,人家有一百种方法对付你呢。真玩儿和假玩儿区别大了去了。所以,你要么就真的和孩子一起玩儿,一起热血沸腾的去追求胜利,同时示范如何规划好时间和花费,要么还是不要做勉强的事情了。没有用的。
好了,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昭哥下次再聊。
公众号:昭哥聊聊 音频收录于喜马拉雅《给父母的5分钟极简早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