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第五章:商鞅变法之天子没了
艺凡:接前文,前文咱们提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易中天:对,为新时代加盖公章的,是周威烈王。
艺凡:怎么说呢?
易中天:三家分晋之后,威烈王签署命令,册封晋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这一回的封建跟当初封齐封鲁,后来封郑封秦完全两样。那时,是天子想封谁,就封谁。现在,却是让你封,就得封。一样吗?
艺凡:完全不一样了。
易中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国家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城市加周边农村,叫“城市国家”;另一种则是中心城市(国都)加许多城市再加广阔农村,叫“领土国家”。现在是战国了,没有小国了,只剩下战国七雄,都是领土国家。
艺凡:几乎相当于有主权了。
易中天:对,西周的邦国是没有独立主权的,礼乐征伐都必须自天子出。春秋的邦国则有“半独立主权”,诸侯可以自由地征税、扩军、宣战。根本不把王室放在眼里。同样,那些强大强悍的氏室,比如鲁的三桓和晋的六卿,也公然无视公室的存在,这哪里还是家?明明是国。
艺凡:此时的天子呢?
易中天:徒有其名。进入战国之后,大家纷纷都称王。秦和齐甚至还曾称帝(但很快恢复为王)。
艺凡:称王的意义大吗?
易中天:意义不在等级和面子。名号体现的是国家性质。变成王国,则有完全的独立主权。
艺凡:这时的天子就没啥用了。
易中天:但,天子又似乎是不能没有的。大家都是王,等于没有王。因此,国王们只能频繁地发动战争,最后打出一个天子来。
艺凡:谁?易中天:秦始皇,秦始皇建立的,是帝国。帝国是一定要建立的,也是一定会建立的,却未必一定由秦来建立。比如楚和齐,便都有资格。所以秦兼天下,楚最不服;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过在我们看来,最该后悔的却不是楚,更不是齐,而是魏。
艺凡:为什么这么说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这错不该犯。